第九届江苏省淮剧艺术展演月日前圆满落下帷幕。在33天内,省内外14家淮剧院团表演了65场大戏,场场爆满甚至一票难求。淮剧创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涟水县淮剧团《村里有个管得宽》剧照
践行“三并举”
繁荣淮剧新剧目创作
纵观本届淮剧展演月淮剧剧目,“传统戏、现代戏、新编历史剧”题材齐全,“三并举”方针政策平衡实践成果颇丰。本次参演的剧目为2020年以来淮剧界创作的12部新剧目,有传统戏《孔雀东南飞》,现代戏《阳光县长》《村里有个管得宽》《村官八把手》《田家湾的号声》《我家住在渔歌村》《火红的盐蒿草》《运河岸边槐花香》《潜行者》《火种》,新编历史剧《范公堤》《天道》。
改革开放以来,淮剧创作特别重视现代戏的打造,这也是新剧目中现代戏居多的原因之一。在“三并举”的剧目创作方针中,传统戏是根基,现代戏是体魄,新编历史剧则因其“借古喻今”的表现特色,堪称戏曲创作的高精尖种类。从本次新剧目的种类和数量来看,虽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绝对平衡,但考虑到淮剧近三十年的发展特点,淮剧现代戏占比较大在情理之中。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戏剧影视研究所副所长孙书磊认为,淮剧展演月的新创大戏,在故事题材、创作主旨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呈现了近年来淮剧最新的原创成就与鲜明的发展趋势。
盐城市淮剧团《天道》剧照
秉承守正创新
推动淮剧高质量发展
在本次淮剧艺术展演月中,各淮剧院团都在不断拓宽原有的路子,创新无处不在。
盐城市淮剧团原本擅长“三小题材”的创作路径,《十品村官》《半车老师》等作品广为人知。但在本次展演月中,该团推出了新编历史剧《天道》,成为市淮难得一见的古装大戏。江苏省淮剧团以现代戏见长,《小镇》曾获得国家文华大奖,但《范公堤》却开启了该团罕见的新编历史剧之路。
涟水县淮剧团近年来坚持自身定位,精心创排“村官三部曲”“党员三部曲”等一批精品力作,先后获得全国小戏小品优秀剧目等一系列奖项,该剧团坚守农村题材创作并获得成功,被誉为淮剧创作的“涟水现象”。
江苏省淮剧团《范公堤》剧照
泰州市淮剧团的新剧目《潜行者》,选择了谍战题材。其舞台设计酷似一只魔方,在忽明忽暗的灯光中渲染了气氛,也烘托了人物的内心。
上海淮剧团的新剧目《火种》,借鉴了舞台剧、歌舞剧的表演方式,在舞台上成功实现了群戏群演,改变传统戏曲不擅长宏大题材群戏的特点,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创新实践。
“淮剧融入上海,势必面临与其他剧种的竞争,要生存就要博采众长,不能抱残守缺。”上海淮剧团团长龚孝雄说,所有向外的借鉴,是为了突出体现淮剧所长。剧中专程安排国家一级演员张闯饰演“倪爹爹”这个角色,全程没有一句台词,每次出现都是清唱,还原昔日淮剧“门叹词”的风采。
兴化市淮剧团《孔雀东南飞》剧照
激活青春基因
助力文旅融合
为扩大此次淮剧展演月影响力和覆盖面,全媒体平台搭建专题矩阵,业界专家14篇评论在多个媒体平台逐一推出,引起创作团队和广大观众的强烈反响与共鸣。此次展演月又是艺术共享、青年人才交流学习的交互平台,33天淮剧名家进乡村惠及百姓3万余人,建湖九龙口淮剧小镇组织“看淮剧·游盐城”主题活动,淮剧秀演、淮歌潮唱、沉浸体验轮番上演,吸引游客37万人,有效助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我们把淮剧经典剧目《书房会》《金殿认子》从淮安带到建湖,在建湖九龙口的淮剧小镇沙庄戏苑,深刻感受台下五湖四海游客的热情,观众在为演员喝彩,为淮剧艺术欢呼,沉浸式交互体验让淮剧艺术更具魅力。”淮安市淮剧团优秀青年演员张雪和姚翘都是“85后”,他们认为,传承创新淮剧经典剧目是青年演员的职责,为更好地完成这一使命,剧团的青年演员们向前辈们学德学艺,努力弘扬淮剧传统神韵与时代之美。
“当年我创作《孔雀东南飞》,今天兴化淮剧团再演这个剧目,全新打造、全新呈现,既是传承也是创新。”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陈德林表示,在此次淮剧展演月舞台上,欣喜地看到一批青年演员精彩亮相,展现着青蓝相继、薪火相传的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