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新闻网 /正文
我和我的家乡丨寻味家乡的老街(何宇红)
2024-04-08 14:32 学习强国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我的家乡位于盐城市滨海县,作为土生土长的滨海人,对于东坎老街,没来由的情有独钟。漫步东坎老街,会有一种归属感,那是豪华商超不能给予的安定和宁静。

也许是因为老街那人声鼎沸的喧闹,更有着原汁原味的烟火气;也许是小商品应有尽有,价格更亲民,在讨价还价中体会凡人乐趣;也许是因为那标志性的八角楼建筑,诉说着东坎老街百年的历史;也许是因为老房子后面突然伸出的一枝桃花,对我含情注视;也许是因为门店林立的特色小吃,最抚凡人心。

某天傍晚时分,心血来潮步行三公里去东坎老街,寻觅好友介绍过的雷氏馄饨猪爪店。据说每天晚上饕客如云,虽然价格不菲,但依旧挡不住食客的如火热情。谁知一路上被各种花草牵绊了眼脚,走走看看,等到了老店门口已是八点,店里正在打扫卫生。那么就留一个念想,有机会再来品尝吧。

既来之则安之。一扭头,路边摊锅贴滋滋作响,向我发出邀请。手脚麻利的老大姐一边说话一边忙碌着,面粉是用滚水烫熟揉成团的,擀成薄皮,裹上馅料。韭菜鸡蛋馅和香葱猪肉馅两种馅料的锅贴饺安静地躺在铁锅里,待到一面“炕”出金黄的锅巴,香气四溢。毫不犹豫地一样馅料来几个,吹口气降降温,轻轻咬一口,面皮的清甜配上馅料的鲜香,在舌尖打一个滚,慢慢咀嚼吞咽,等那温暖多汁的滋味拥抱着空荡荡的胃,顿觉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目光又被隔壁的老鸡汤米线吸引。既然是来寻味的,那么不容错过,就他家了。虽然胃已得到安抚,放肆一回又何妨?略等片刻,一大碗鸡汤米线端到我的面前,仔细一瞧,只见浓浓的老鸡汤打底,洁白的米线温柔地卧在汤里,红的火腿、白的鱼丸、金黄的肉圆、手撕鸡肉、碧绿的青菜点缀其中,看起来赏心悦目,喝一口汤,很是地道鲜美,米线也是正宗的广西特产。舌尖美味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生意好得令人咋舌的,是老字号砂锅店,和好友品尝过一次。看着门店不大,里面摆着十几张老式的木质桌凳,门口也摆着四五张桌椅。食客一拨又一拨,凳子是热乎乎的。据打听,大多数都是回头客。只见四个灶头靠着路边的窗口一字排开,砂锅稳当当地立在灶上,砂锅里冒着腾腾的热气。高大帅气的老板根据食客的需求,熟练地放入粉丝或者面条,粉丝是地道的红薯粉丝,面条是劲道的手擀面。煮好后捞出,倒入独家秘方的高汤,年轻漂亮的老板娘打下手,满面笑容配合默契,根据食客需求,依次加入配料。配料盘子列队整齐,分别装着牛肉、牛肚、香肠、猪脚、大排、荷包蛋等等配料。不管有多少客人,都是一碗一碗煮,让人有一种回家吃饭的感觉。

窗口外,慕名而来的食客排成一溜长队,一直排到路口,交完钱找个位置坐下,耐心等待美味上桌。有些人手里拎来隔壁店的美食先填填肚子,也有人交完钱报上店名让做好送到隔壁店里。这食客不分东家西家,直接混为一家,看似忙乱不堪,实则井然有序。隔壁老王家的手工水饺、老李家的手工桂花糕、路边摊老奶奶的油端子、炭炉上冒着热气的粽子、张二姐的杂粮煎饼……有生意大家一起做,一派祥和气氛。这些食客中,有三两好友相约的,也有带着闺蜜的,还有称兄道弟的。等待美味的空隙,大家低声细语交谈,互不打扰。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生活里把酸甜苦辣都体会一遍,最终回归到平淡的生活,更加懂得平凡日子的可贵。

东坎老街,还有很多特色小吃,隐藏在某一个转角处,等待我用心去发现,去品尝温柔岁月里家乡的那一碗人间烟火。(摄影:姜耀东)

“学习强国”盐城学习平台编辑部

电话:0515-88307760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