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新闻网 /正文
城市记忆丨建湖地名漫谈
2024-03-05 14:55 学习强国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每一个人与养育自己的土地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比如初次见面,总会问上一句,你是哪里人?地名除了区分彼此,还记录着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大事小情。

地名的形成与本地的地理风貌、人类活动有很大关系。盐城历史上有三条南北走向、高且长的沙冈,分别叫东冈、中冈、西冈,也就是老辈人口中的三道冈,所以草堰口就有叫东冈的村庄,上冈的冈也是沙冈,与龙冈大冈一个意思,海潮一上来,烧盐的老百姓就互相提醒,上冈子,跑到高高的沙冈上躲避海潮,上冈就这样叫开了,上冈也叫南沙,意思是南边的沙冈,与阜宁的北沙对应,现在有南沙居委会,仓姓人家就把自己住的沙冈叫仓冈。还有以沙为地名的,比如,草堰口的沙墩,上冈的沙汪等。范公堤是这方水土的分界线,早年堤东不远就是黄海,所以范公堤附近有些地名就与煮海为盐的历史有关,比如团、灶、锅,上冈的大团、王家灶,冈东的陈灶锅等。

冈西镇的肖荡村

建湖是水乡,自然有不少像荡、滩、河、沟、墩、垛这样的与水、土有关的地名。先辈们刚来的时候,这里多是低洼的沼泽地,为了取水方便,又能应对频繁的发大水,他们选择在河流附近挖沟垫土,建设家园,在平地上做的高地叫墩,四周环水中间高的叫垛。比如,西塘河风光带处的湖垛,恒济的花垛,沿河的碾基垛,高作的季墩等。荡是里下河平原的重要地理特征,他们也会选择在荡边居住,并在荡字前加上自家的姓氏,比如冈西的肖荡,颜单的刘家荡。有的直接把家前屋后的河用作了地名,芦沟镇因芦沟河得名,还有建阳的戛粮,九龙口的太绪等等。古语说,山南水北为阳,建阳因老百姓多住在建港沟北而得名。建阳也叫长建里,这个“里”字是古代的行政区划。先民们在这里辛苦劳作,繁衍子孙,慢慢形成以姓氏命名的村庄,比如,庆丰的马庄,恒济的苗庄。也有两个姓氏组合的地名,比如芦沟的裴刘,即裴、刘二姓表兄弟一起开辟家园的历史见证。也有在姓氏前面加上方位的,比如外交家乔冠华的老家东乔庄。

地名中可以读到历史。古代政府设置递铺传递文书,盐城县到淮安府一路共有六个递铺,分别是冈门、新河庙、垛头、走马沟、马家荡、清沟,这里的垛头铺和走马沟铺分别在芦沟镇大同村,塘河街道走马村,走马两个字,也很形象地让我们感受到它作为递铺的历史。建阳的瓦瓷村,传说南宋名将韩世忠的部队曾在这里烧制过韩瓶等瓷器。芦沟肖家岸,是建湖地名中唯一用岸字的地名,而且这岸字的发音是吴语方言,类似的还有宝塔镇丁仁村的墁塌仑,也是吴语读法,这两个地名记录了洪武赶散的历史。建阳的马厂村,明朝时是养军马的牧场,因为当时朝廷推行的是官马民牧政策。革命战争年代,青年人为了这方水土的安宁成了烈士,他们的精神也在地名中得到了永恒,比如,庆丰的东平,冈西的白果、左幼,钟庄的秉文,沿河的天美,分别纪念烈士丘东平、白果、左幼、方秉文、滕天美。

境内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地名。塘河街道的七里和恒济的九里地名意思相近,七里离唐桥和走马沟分别是七里远,九里离西射阳和孟庄分别是九里远。沿河的北沟听,不知道为什么叫北沟听,但汉字的奇妙组合让人觉得这个地名很有趣。地名中也有意境优美的,比如,九龙口的梅苏,读在嘴里似乎有梅子的香气,射阳河边的朦胧,旧志记载,此地古为渔村,适逢夜晚,渔火在水汽蒸腾中朦朦胧胧,因此得名。在所有的地名中,湖垛是一个有代表性的地名,它与我们的母亲河西塘河一样,可以引发我们回忆和思考。

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说过,地名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确实如此,地名是一个地方的记忆和乡愁,包含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我们不妨花点时间去了解周围的地名的故事,建立与这方水土的连接。

“学习强国”盐城学习平台编辑部

电话:0515-88307760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