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新闻网 /正文
来了,盐城居民健康档案手机就能查!
2024-01-19 07:04 盐城发布

为切实发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中的

基础支撑和便民服务作用

通过互通共享
进一步提升市民健康获得感
我市卫健部门
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随身带全面开放

图片

居民在手机上只要打开“我的盐城APP的“健康档案”模块,就可以看到自己在市内医疗卫生机构2022年以来的就诊记录(包括门诊和住院)、检查检验报告、用药记录,2020年以来的体检报告,系统还会根据基础数据,对个人的门急诊、住院次数、检查检验次数、门诊住院费用占比、医保自费费用占比等进行智能统计分析,方便居民对自己看病就医的整体情况有更加详细的了解。



图片
图片




实现健康管理随时看
除记录、查询、分析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还单独设置了“健康管理”模块,居民可自行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健康评测,自行记录血压、血糖等体征信息,自动生成个人的健康画像,提供疾病风险评估,帮助居民早发现、早识别、早预防,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实现群众从“个人被动健康管理”向“个人主动参与健康管理”转变,更好履行个人是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图片




图片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详细问答

图片


Q1

什么是居民健康档案?

居民健康档案是居民健康状况的资料库,是陪伴居民终生的全面、综合、连续性的健康资料,它详实、完整地记录居民一生各个阶段的健康状况以及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等信息。


Q2

什么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随身带?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随身带是通过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的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全面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开放、提供随身带服务,即:让居民通过个人电子终端能够随时随地调用自己的健康档案,切实满足居民在开展自我健康管理、接受诊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对健康档案跨域调用的需求。


Q3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如何随身带?

“我的盐城”是全市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窗口,各县(市、区)通过入驻“我的盐城”APP实现居民随身带服务,并且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PC端浏览器等作为补充。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集约化开展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开放服务建设,提供辖区内统一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随身带方式、载体。


Q4

居民如何查看自己的电子健康档案?

打开“我的盐城”APP,在首页有3个入口,可以直接打开“健康档案”,也可以通过“我的盐城”APP医疗健康板块直接打开“健康档案”。

图片
图片

居民在健康档案随身带应用中,可查看历史就诊记录、体检记录、报告查询、用药记录,其中,就诊记录可查询门诊和住院就诊记录,包括门诊病历、药品处方、收费记录,出入院诊断、入院情况、出院小结、费用记录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为保护患者病历等隐私,健康档案随身带应用还提供了“档案锁定”功能,居民可以设置健康档案开关,是否允许医生直接调用就诊记录、体检记录。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医疗机构端,经患者同意,医生可通过“医生工作站”平台调阅患者健康档案,查阅患者在全市范围内就诊记录,包括检查、检验、处方、医嘱、手术等记录,迅速获取患者病史、体检结果和治疗进程等详细信息,提高就诊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就医成本,也为患者得到精准诊断和全面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撑。

图片


Q5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随身带应用场景有哪些?

1.居民自我健康管理。以用促建,居民通过个人电子终端经授权认证可调阅、查询、管理自己及家人的电子健康档案;开发预约、提醒、结果查询、健康教育信息推送、健康综合评估等功能,支持居民开展健康管理。

2.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利用电子健康档案,综合分析签约居民医疗卫生服务记录,针对不同健康状况、疾病种类,对建档对象实行分类管理,筛查高危人群,分析危险因素,进行健康评估,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利用档案数据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

3.临床诊疗辅助。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建立相关规范,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医生、护士工作站嵌入健康档案浏览器,做好诊疗过程充分利用患者的健康档案,了解患者既往病史、近期服药、疾病发展过程、历次检验检查报告等,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减轻患者负担。


Q6

如何落实安全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做好居民健康档案随身带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服务上线前进行安全测试,堵塞安全漏洞。对档案使用者实行有效的身份认证和权限控制,防止越权使用和居民个人信息泄露;对档案信息的授权维护、更新,保留更改痕迹;对申请与平台进行档案信息交互的其他系统,履行审批备案程序,加载技术验证手段;对共享对象分别对待,对共享信息作必要的脱敏处理,保障数据安全管控。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