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新闻网 /正文
江苏响水:康庄大米的生态之旅
2022-10-14 09:45 响水县融媒体中心

“目前,金灿灿的水稻长势喜人。这些都是‘订单粮’,新种的南粳5718品种,早被上海公司预订了。”近日,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大有镇康庄村2万亩优质粮产业园里,喜上眉梢的康庄村党委书记张玉海介绍,“估计每亩地能收550-600公斤,每斤大米能卖3.2元以上,又是个丰收年呀。”

针对今年高温少雨的天气,康庄大米仍有这么好的产量和品质,靠的是什么呢?

在该村走一圈,发现村子的南边是米厂,东南方向是中粮集团年出栏20万头的生猪养殖场,养殖场的猪粪输送到东北侧的沼气站,变成沼液通过管道,输送到稻田里,作为有机肥。站在田头,张玉海的手在空中画了个圈,“这就是我们种好大米的一个小诀窍。”

康庄村,紧靠中山河北侧、东临黄海,土壤质地黏重,呈弱碱性,是优质稻米的生产地。传统的种植模式曾经让地产大米辉煌一时,要想把品牌做大做响,康庄村一班人通过邀请省市粮食专家、县粮油站技术人员对土质条件、气候环境等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出一条有机种植之路。

“康庄村地势低洼,之前我们也多次尝试过发展设施农业,但结果不太理想。”村民李旺介绍。

“分田到户,各家各户都习惯了小规模种植,没有大局观念。后来,我们成立了康庄大稻合作社,引导大家改变种植模式。”张玉海说道。

从2016年起,康庄大稻合作社流转500亩土地率先推行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人工除草、一年只种一季水稻,建防渗渠输送沼液、用太阳能防虫灯诱虫……康庄大米的最初雏形已显现,香醇绵甜、筋道润滑、绿色营养,产品畅销江南、上海等地超市,知名度也一步步地提升。

有了良好的开端,引得不少种植户纷至沓来。翻看种植大户张子豪随身带的黑色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记着,水稻拔节孕穗期是攻大穗的关键期,高温时要及时灌溉水稻田,保持合适的水层,弥补水分损失;水稻破口抽穗期要精准防治病虫害,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张子豪每天都到田里转转,随时记录情况,如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理。“主要是利用中粮猪场沼液灌溉,种出的大米品质佳、销售好,除去买种子之类成本,一年能挣个60多万元,日子过得还舒畅。”张子豪细算一下,笑呵呵地说。

像张子豪这样种植大户,在康庄村有27户,他们不仅精于种植,在销售方面也是一把好手。

黄河故道片区建设为康庄大米带来了新的机遇,注入了强劲动力,新一轮发展规划已经酝酿成熟。今年康庄村成立江苏新蓝海康庄生态农场有限公司,在四大排地中各流转500亩作为改革探索孵化基地,全面推行规模化优质良种培育、高优稻麦品种推广、现代大型农机播种、统防统治统管的现代化种植模式。同时建立三次分配模式,被流转土地农户的一次基础分配为800元/亩,二次分配为200元/亩,三次丰盈分配为不低于100元/亩。该村坚持以产业振兴为根本,实现绿色转型。依托稻米生产加工传统优势产业,以发展稻米特色产业项目为抓手,利用中粮生猪养殖沼液,实施创建市级生态循环农业园和场镇共建2万亩优质稻米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大力实施“康庄大米”品牌培优行动,推进稻米产业做大做强,努力提升农业产品附加值。

“现在从种子到收购,都是统一管理。种地不仅不要操心,还省时省力,智能化机械作业,一亩地节省150元成本,还可增收200多元。”江苏新蓝海康庄生态农场管理人员李其香开心地说。

“在‘康庄大米’品牌的基础上,新注册‘康恩58’‘康庄58’‘康庄人’三个品牌,准备打造‘稻香王国’田园综合体,利用数字技术建设智慧农场,让康庄大米香飘长三角,走遍全中国。”张玉海信心满满。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