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州经开区遥观镇留道社区一间200平方米的仓库,65岁的山水画家吴小平躬下身子,小心翼翼地展示他亲手绘制的10米山水画卷。
《水韵宋剑湖》吴小平 绘
这幅名为《遥光圣火》的山水长卷,细致地还原了遥观镇曾经的清城寺、白塔塘桥、青砖窑洞等宋剑湖周边景致。仔细观察,还能看到远方热闹的商铺牌匾、行色匆匆的过往路人。为了完成这幅长卷,这位土生土长的遥观画家收集资料、走访四邻,忙碌了近一年。吴小平说,自己画卷上的每个细节都经过反复求证,希望能准确留住那段历史。
遥观宋剑湖
位于常州市东南部的遥观镇,依湖而生,因湖而兴。十年间,区镇两级累计投入6亿元修复整治宋剑湖,为工业强镇遥观注入绿色发展底色。
为支持家乡对宋剑湖的开发保护工作,吴小平对遥观镇和宋剑湖的人文历史、古韵遗风进行挖掘、整理,共创作了126幅系列作品。
走村入户 还原风貌
为了反映历史上宋剑湖及周边地区的风貌,六年间,吴小平几乎天天在宋剑湖区域写生,从232省道上的采菱港桥到宋剑湖家园畔,从东边的青城桥到西南方向的西林山将军庙、西侧的湖头村一带,都留下他的足迹。
遥观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史书上记载着延陵季子“冢树挂剑”、宋高宗南渡驻跸清城寺的故事,民间流传着薛墅巷吴氏“一门三进士,父子两翰林”的佳话。由于历史变迁,宋剑湖区域人文景观发生过重大变化,吴小平根据当地老人的回忆和传说,在画面中一点点地复原。
吴小平在创作中
吴小平的126幅画作中,既有保存至今的老街古桥写生,也有对已经消失了的骆宾王隐居处、季札挂剑等历史传说故事的复原。“每一幅画都经过仔细的调查和考究,我想通过这些画让大家知道宋剑湖的历史文化。”吴小平说。在一幅遥观倾城砖窑复原途中,为了便于大家了解砖窑的构造,他还选择大巷上村的一座砖窑进行细致绘画,一共画了三张画稿纸,将之拼接起来,连砖窑边大树上的鸟巢都清晰可见……
反复推敲 重现老街
“千百年来风雨稠,塘桥白塔照东流。行来孤影多情客,笔底烟雨化乡愁。”
桥南是吴小平的老家,位于白塔塘桥的南面。吴小平经常带着画板、白纸和画笔,去他画过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那里发生的每一处变化,再用画笔记录下如今的面貌。同一处场景,他会画古今两幅画作,在对比中展示遥观镇的历史变迁。
《白塔塘桥》吴小平 绘
“我想用画把老街的历史还原,让大家看看我记忆中的老街。”吴小平说,在他的记忆中,白塔塘桥是先有塘桥,后来当地人在旁边建造了白塔,目的是用塔镇水,带来财运。往北是古镇街道,当时的房子下面是石头砌的,房子造在石板上,下面用来走水。再往北是当年吴小平上的小学,现在叫塘桥小学,当年学校的围墙是用竹子做的,大门是砖砌的……
从儿时记忆为起点,为了更细致地描绘出白塔塘桥,他还访问当地老人,深入挖掘历史人文典故,经反复推敲、精心构思,创作出了《白塔塘桥》。
保护传承 发光发热
“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吴小平将自己的信念画在遥观古镇这片热土上。
2017年,吴小平搬到安置小区临津花园居住,由于楼房空间不大,无法创作长卷。镇和社区领导得知此情况后,及时协调,为吴小平安排了一个近二百平方米且安静的工作室,解决了他的困难。
今年3月,承接宋剑湖第四期开发设计任务的国家规划院设计师来到吴小平的画室,细细观察了吴小平为宋剑湖所画的126幅作品,从中汲取灵感。
“镇里目前已计划环绕宋剑湖建一个集文化、旅游、商贸于一体的宋剑湖新城。“吴小平介绍说。未来,他计划把自己的文创室变成宋剑湖原生态保护艺术中心,用画笔将遥观宋剑湖这张名片擦得更加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