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新闻网 /正文
江苏盐城:改革厚积新优势 开放增添新活力
2022-02-25 10:09 盐阜大众报

在改革中奋进,在开放中跨越。回望过去的一年,盐城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始终牢记“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殷殷嘱托,充分激发开放、改革、创新“三大动力”,在最有条件、最具特色的领域下好“先手棋”,以“过了一山再登一峰”的信念和意志,努力创造不负时代的崭新业绩。

锐意改革 新优势厚积薄发

过去的一年,盐城运用改革思维和改革举措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精准高效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不断厚积发展新优势,向着高质量发展加速前行。

“目前,‘小田变大田’改革已在14个村共189个村民小组推广试验。”盐城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同志介绍,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21年项目制试验任务中,盐城市承担“‘小田变大田’,探索承包地‘三权分置’实现路径”国家农村改革试验任务,是全国唯一一家承担该项试验任务的地区。

盐城积极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打造了一批具有盐城特色的改革品牌:高标准建成不动产交易登记一体化数字平台,国务院职转办专题推介盐城不动产交易登记“一链办理”创新做法;在全国率先建成公共资源交易履职监督平台,获评全国公共资源交易科技成果奖;成为全国首家推行国有资产数字化交易改革的设区市;12345“一哨联办”新机制、政府采购档案电子化等创新工作在全省推广;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事找人”指挥督办系统被表彰为全省“数字政府”建设优秀实践成果;盐城“服务市场主体”一件事改革成果成为省定标准……

鼓起“攻城拔寨”的勇气,拿出“一抓到底”的韧劲,盐城一项项既有针对性、又有含金量的改革举措相继落地,最大限度凝聚了改革正能量。

拥抱开放 新格局加快构建

对外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过去的一年,盐城面对光荣使命“开放再出发”,面对叠加机遇“开放再提速”,面对风险挑战“开放再发力”,树立全力拼抢开放C位的更高追求,以地负海涵的情怀滋养开放,努力构建新时期开放新格局。

建设黄海新区、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是盐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两件大事”。从空中俯瞰,黄海新区像一张蓄势待发的弓。盐城争取用5年时间在这里再造一个“规上工业盐城”。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建设,启动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三周年之际,全力建设长三角金色北翼。

对外开放合作,既要聚焦省外,也需要注重省内。去年,常州盐城工业园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通过省委省政府批准,省级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创新试点在盐城启动建设。

中韩(盐城)产业园、盐城高新区获评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区;响水港区和射阳港区对外开放顺利通过省级预验收;大丰港区滚装码头经省政府批复正式对外开放,开通至韩国釜山港国际直达集装箱航线……从这些标志性事件中,可以看出盐城交出了一份精彩的开放答卷。

做优环境 竞争力全面提升

营商环境是城市竞争力所在。盐城出台《2021年盐城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推出30条新政,全市域、全方位优化,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打造长三角一流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争先进位。

“在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我市7项重点指标排名进入全省上半区。”盐城市行政审批局负责同志介绍,去年以来,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入库率、指南完整度、可网办事项及即办件事项占比均达100%,排名全省第一;不见面事项占比99.9%,居全省第二位;市级部门标准化清单认领率92.5%,行政许可时限压缩度达93.8%,均排名全省第五;上线移动应用数、电子印章制发、政务数据归集、电子证照汇聚等均处于全省前列。

好环境是最鲜活的生产力。“盐城不仅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且营商环境一流。”苏州东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永刚说,盐城东山精密产业园从开工到正式投产,不到9个月时间,刷新了业内人士对产业园建设速度的认知。

当前,盐城的“新图景”和“好声音”正向世界传播,盐城的“朋友圈”和“粉丝团”不断扩大,城市竞争力全面提升。(摄影:王焱)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