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潘凤涛(左四)陪同相关负责人在企业调研。 王荣 摄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出口业务受阻,企业如何应对?
正所谓,危机之下,见证实力,不久前被国家农业农村部、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等八家单位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盐城市怡美食品有限公司,在当前境外疫情日趋严峻、出口市场受制之时,从容应对,由外向内华丽转身,与国内众多知名企业行业巨头建立联产联销及上下游合作关系,将疫情损失降至最低,并进一步开拓了内需市场。
从两三个人起家的小加工厂,到拥有上亿资产,集水产品收购、冷藏、加工、出口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盐城市怡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凤涛经历过困顿、挫折,也有过峰回路转带来的无限喜悦,几十年的创业生涯,潮起潮落,然而坚守初心,诚信共赢,让潘凤涛一路乘风破浪、勇立潮头。
坚守初心,做大做强赢先机
在20世纪80年代初,高中毕业的潘凤涛从40公里外的陈洋镇来到黄沙港求生。由于身无所长、家境贫困,只能给当地渔民修理磅秤为营生。
当时“码头上装货卸货,操各种外地口音的人特别多,这里靠海,蕴藏着绵绵不绝的商机。”潘凤涛从人来人往的黄沙港上看到了商机,在修理磅秤6年后,他决定转行做水产经纪人,从码头拿渔货再转手他人赚点差价。当时鱼苗被称为“海边金条”,潘凤涛通过收购鱼苗,最多时一天就能赚上千元,抵得上之前一年的收入。
2002年,一位山东客商淘汰一批冷冻设备,潘凤涛直觉是个机会,通过合股的形式,把这批设备拿下,创办了射阳县宏泰水产冷冻厂。转眼到了2008年,手上累积资金已过千万,又逢政府规划拆迁,宏泰拆迁款也过千万,此时,他手上有两千多万的现金。
当年,由于小额贷款公司特别赚钱,黄沙港镇上很多重金在手的水产公司都转放贷了,还有不少人拿着钱去一线城市买房子投资,但是潘凤涛坚持做水产,2009年投资2000万的中韩合资企业——盐城市怡美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实现了外资企业项目的突破。
“没有对初心的坚持,企业永远做不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潘凤涛认准了水产养殖这一行,通过不断做大做强,实现了企业高水平发展。
近年来怡美食品积极抢抓“苏·台海峡两岸”渔业合作示范区的建设,与台湾高雄渔会的合作力度,先后投资了3000多万元新上了秋刀鱼、鱿鱼深加工生产线项目,投资300万元对虾皮烘干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投资100万元建设产品展示馆,投资180万元购置一艘海洋捕捞产品收购船只,增加现有生产线产能和补足产业链条,实现企业产能扩大和产品提升的双重目标,极大提高企业自身盈利能力和抗风险的能力。
怡美食品还在2014年成立了“海水低值鱼类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6年创立“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公司于2011年被认定为“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5年被评为“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2017年获批“江苏省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是我市前20强联农带农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通过走高科技、精品化发展路线,公司的“鲜怡”牌商标被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梭子蟹、淡干虾皮、虾仁、鱼丸系列等产品被长江三角洲食品联席会议评为“长三角地区名优产品”,2017年“鲜怡”牌产品还荣获“县长质量奖”称号,成为我市水产品行业一块响当当的名片。
联农带农,互利互惠共发展
黄沙港地处黄海之滨,作为国家级中心渔港,有着丰富的海鲜资源,世代出港捕鱼为生的渔民、倚港而生、临港发展的水产加工企业多不胜数。
一方面,怡美食品在从工厂经营向产、加、销一体化经营转变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公司+农户+船民”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与当地渔(农)户建立了互利互惠,利益共享的连接机制。通过自建基地1200亩和订单基地22000亩利益联结方式,怡美食品与当地300多艘渔轮签订了海洋捕捞收购合同,还同时成立了怡美水产品联合体,带动了4200多户渔(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根据海洋捕捞的特征,航次收捕需要大量工人在第一时间将水产品清洗粗加工、速冻、冷藏入库,基本上每班航次需要临时用工400人左右。怡美食品与周边乡村暂无固定职业的渔(农)民建立稳定的聘用关系,按照每年近40个航次计算,怡美食品每年可帮助季节性用工人员增加收入6000元左右。
在休捕期,怡美食品还牵头组织邀请县应急管理局、县海洋与渔业局、县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专职从事安全生产等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对公司职工和从事出海捕捞的渔(农)民进行渔业生产、安全知识、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为公司稳定发展不断培养后续人才。
另一方面,2015年8月,潘凤涛根据政府相关部门意见,把黄沙港水产集群旗下21家企业紧紧团结在一起,成立黄沙港水产集群委员会,采用信息共享、风险共担联营机制,解决小企业抗风险能力低,客户资源有限的问题,还减少了抬价压价搅乱市场的行为,实现合作共赢。
据了解,怡美食品先后接纳安置各类下岗失业人员1000多人(次),通过水产企业之间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仅水虾收购和低值鱼加工,每年为本地水产企业和当地渔民增收近5000万元。
诚信共赢,社会责任勇担当
怡美食品之所以多年来能够行稳致远、不断做大做强,与当家人潘凤涛坚守诚信、互利共赢的创业初心密不可分。
以心之交,以诚相待是潘凤涛做人做事准则。创业初期,浙江一名企业负责人在黄沙港收购鱼苗,现金缺口两万元,正左右为难。潘凤涛闻讯后带上两万元现金,赶到现场,一解对方燃眉之急!该名企业负责人十分感激,立即写借条,说两日后即还。潘凤涛诚恳地说:“不用打借条,我相信你们。”身边的副总十分不解,公司与此人从未有过交集,为何花巨资援助?潘凤涛表示,“我知道这是一个知名的诚信收购鱼苗大户。再大的老板也会有一时之难,借钱就是相信他的人品。”
果然不出所料,两万元不仅很快完璧归赵,该名企业负责人还邀请潘凤涛至浙江商谈深度合作。白手起家、勤俭节约的潘凤涛深知创业艰难、守业不易,在浙江考察期间,主动把对方安排的两个单间退掉,与助手合住一间客房,同时婉拒了高规格的接待,至此,该名企业负责人与潘凤涛结下深厚的合作情义,不仅从此扎口,该企业统一从潘凤涛处收购所有来自黄沙港的海产品,还与潘凤涛深度合作,助力其转型发展,建立海产品深加工车间,此举为怡美食品成为国家级农副产品龙头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坚持诚信发展的同时,潘凤涛还主动反哺家乡,积极参与慈善事业。近几年来,怡美食品在修桥铺路、捐资助教、扶贫济困、灾民自救、美化环境等方面投入300多万元。
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认定,不仅是对怡美食品多年发展的肯定,更寄予了国家对龙头企业在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带领农民就业增收致富脱贫、引领乡村产业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上能做出更大贡献的殷切期望。潘凤涛表示,“荣誉既是鼓励,也是继续前行的动力。怡美食品将以更开放的理念、更创新的精神、更务实的作风,持续加大投入、加强市场开拓、强化经营管理,力争‘十三五’期末实现销售突破5亿元、出口创汇突破5000万美元,为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迈上新台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峙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