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后,刘少奇同志临危受命,出任新四军政委,同陈毅等同志一起,重建新四军军部,领导华中军民粉碎了国民党企图消灭新四军的阴谋,为把新四军建设成为党领导下的一支铁军作出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刘少奇同志的丰功伟绩和重建军部后的新四军作出高度评价。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这是新四军发展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新四军在华中局和新军部的领导下,迅速走出了皖南事变以后的困境,建设了“正规化党军”,担负起华中抗战重任,巩固和扩大了华中抗日根据地。
盐城,作为新四军重建军部的发生地和见证地,在中国革命史册上留下了光辉一页。
11月4日至5日,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采访组,来到盐城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新四军纪念馆采访,感受这片红色大地上的壮丽史诗。
专家、学者谈到新四军重建军部的历史意义及重要作用,给出了答案: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到底的坚强决心,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重要表现;是新四军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国抗战到底的重要举措。
△新四军重建军部、中共中央华中局旧址——泰山庙。
重建军部,为什么在盐城?
△泰山庙内新四军军部领导铜像。
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是盐城人民最为珍贵的红色记忆。
1941年1月,国民党策划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使新四军军部遭到重大损失。皖南事变后,蒋介石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中共中央及新四军广大指战员,对国民党顽固派既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又恪守团结抗日的民族大义。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在江苏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
“新四军重建军部,为什么要选择在盐城?”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文史部主任周振华依据史料,回顾了那段峥嵘岁月。
1938年9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在刘少奇任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领导下,华中敌后抗日斗争和抗日根据地创建有了很大的发展。刘少奇认为苏北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地方,盐城处于苏北平原,可以成为敌后抗日的指挥中心。
盐城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地处沪、宁、蚌、徐侧背,连接安徽、河南、山东,在此开展敌后抗日斗争,可以对日军盘踞的周边重要城市进行袭扰,对其造成威胁,直接牵制入侵华中的大批日伪军。后来,日伪军对盐阜区发动了两次大“扫荡”,都是以歼灭新四军军部为目标,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盐城是革命老区,既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又具备组织基础。1940年7月至10月,陈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挥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取得黄桥决战胜利,北上海安、东台。因支援黄桥决战而南下的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五纵队挺进阜宁、盐城,10月10日,八路军与新四军先头部队,在白驹狮子口会师,江苏长江以北已连成一片。11月17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在海安成立,刘少奇为政委,陈毅代理总指挥,统一指挥长江以北、陇海路以南的新四军、八路军。一周后,总指挥部迁驻盐城文庙。华中总指挥部与新四军的苏北和江北指挥部所属部队,八路军的四、五纵队建立起直接的领导和指挥关系,初步建立了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
1941年1月18日,刘少奇电告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建议“在苏北成立新四军军部并以陈毅代军长”。1月20日,毛泽东亲笔起草了中共中央军委关于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1月23日,陈毅、刘少奇、张云逸、赖传珠、邓子恢等在盐城通电就职。1月25日,在盐城游艺园召开新四军军部成立大会,宣告新四军军部正式成立。
会后,新军部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着手整编部队,全军辖7个师和1个独立旅,继续坚持在华中敌后抗战。
“重建军部,是新四军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周振华说,因为重建军部,盐城成为华中抗战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
铁血抗战,华中人民的长城
“重建军部后,党全面领导下的新四军,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三大方针,克服重重困难,铁血抗战,成为华中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华中人民的长城’”。周振华感慨地介绍,新四军军部领导的华中抗战,使华北敌后和华中敌后连成一片,同华南敌后抗日武装力量、东北敌后东北抗联的斗争相互配合,组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四大板块。
重建军部后的新四军,战斗于日军占领的上海、南京、徐州、武汉、合肥等大中城市周围和水陆交通干线两侧,对侵华日军指挥机关和运输补给线造成严重威胁。
苏北抗日根据地由于地处山东、华中两大战略区联系的要地,又为华中局、新四军军部所在地,更是成为日军侵袭的重点目标。在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的领导下,苏北抗日根据地军民先后取得了1941年夏季和1943年春季两次反“扫荡”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
1941年7月20日,日军独立第12混成旅团全部,从浙江、苏南抽调第15、第17师团和第11旅团各一个大队,以及伪军李长江、杨仲华部,由东台、兴化、射阳、陈家洋分4路,以闪电战方式同时出动,合击华中局、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盐城,发动对苏北抗日根据地盐阜地区的第一次大“扫荡”。此次“扫荡”,日军共投入兵力17000余人,动用了飞机、装甲汽艇。华中局、新四军军部为更好地指挥反“扫荡”,主动撤离盐城,避敌锋芒,转至阜宁陈集的停翅港。新四军三师部队在军部、华中局领导下,在一师部队和根据地人民的配合、支持下,浴血奋战,粉碎了日伪军的第一次大“扫荡”。
第一次大“扫荡”,没有达到消灭新四军军部的目的,日伪军不断向各据点增兵,并进行作战演习,又一次开始向盐阜地区进行大“扫荡”。陈毅向党中央报告反“扫荡”的方针,分析转移方向的利弊后,决定朝西向黄花塘进发。1943年1月10日,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到达二师师部原住地黄花塘。1943年春,日军第15、第17师团各一部、第12独立混成旅团主力以及驻苏北各地伪军先后出动,对盐阜区进行大“扫荡”。新四军三师部队采用机动灵活的战术,又一次赢得反“扫荡”的胜利。
据统计,1941年6月至1943年5月,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在驻盐城期间,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与日伪军作战7249次,毙伤日军27354人、伪军37037人,俘日军283人、伪军15098人,伪军反正12746人,缴获各种口径炮20门、轻重机枪631挺、长短枪42444支,彻底粉碎了日伪军的残酷“扫荡”“清乡”和“蚕食”“伪化”阴谋,有效地坚持、保卫、巩固和发展了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
“新四军重建军部以后,广大指战员坚决贯彻党中央、毛泽东主席的一系列指示和决策,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周振华说,在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基础上,新四军建立了地跨苏、皖、鄂、豫、浙、赣、湘、闽、桂、粤广大地区的苏中、淮南、苏北、淮北、鄂豫边、苏南、皖江、浙东八块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起到了据局部而扼全局的重大作用。建设党领导的根据地,聚集人力、物力、财力,为战略反攻、夺取抗日战争胜利,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新四军发展史》记载:在盐城重建军部至抗日战争结束时,经过4年半的时间,新四军先后光复国土25.3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3400万,新四军也从初建时的1万人发展到抗战胜利时的21万人,地方武装9.7万人,民兵自卫队96万人。在敌后抗战和根据地建设中,新四军还造就了一大批治军、治党、治国的领袖人才和党、政、军、财经、文教等方面的各级领导骨干,为夺取解放战争的全胜和新中国诞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政治引领,建设正规化党军
△中共中央华中局历史陈列展。
“军部重建之后,中共中央加强了新四军的领导力量,把全军的思想统一到党的正确路线上来,保证了中共中央的正确路线在新四军和华中各项工作中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从此新四军的战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盐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委副书记、新四军纪念馆馆长孙为祥说。
新四军军部重建后,刘少奇针对部队实际狠抓整编工作。经过整编,新四军全军共编为7个师,计9万余人。在整编过程中,刘少奇发现,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少数人产生悲观失望情绪;南下的八路军部分干部战士不愿放弃八路军番号,有些北方战士有乡土观念,对到南方作战闹情绪。针对部队存在的思想问题,刘少奇和陈毅把新军部连以上干部集中起来学习了两个星期,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作为教材发给大家。
1941年5月20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东南局与中原局合并,改称中共中央华中局,同时成立新四军军分会,刘少奇为华中局书记兼军分会书记。华中局在盐城召开高级干部会议,总结皖南事变的经验教训,提高执行党中央正确路线的自觉性,加强党性锻炼。在华中局的领导下,先后成立江南、苏中、淮南、淮北、苏北、鄂豫皖、浙东、皖江、苏浙等区党委,形成严密的地方组织系统。华中局成为华中抗战的领导核心,盐城成为华中抗战的指挥中枢。
为了全面加强部队建设,1941年6月,新四军军分会在盐城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明确要把新四军建设成正规化的共产党军队:在政治上保证党在军队中的绝对领导;在军事组织和技术上要求达到并超过现代中国军队的军事水平;纪律上要求军事纪律、群众纪律两者并重;在行政上、编制上、工作制度上、事务处理上都有计划有组织合乎规律地去进行工作;作风上充满革命热情。
1942年1月20日至3月5日,华中局在阜宁县单家港举行第一次扩大会议。总结发展华中三年来的工作,对未来华中工作提出意见。这次会议,对华中抗战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从1942年开始的历时三年的整风运动,使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除部队进行学习外,新四军在华中兴办教育,创办的学校不仅有小学、中学,还有大学,让根据地的老百姓获得受教育的权利。至1945年8月,仅盐城阜宁全县民办小学就开办了80所。同时,新四军在华中创办过250多种报刊杂志,使党的任务、方针、政策和广大群众见面,为广大群众所接受。这些举措,使人民群众与新四军心连心,把抗日政府视为真正为人民的政府。
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新四军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成为坚持华中敌后抗战的强大力量。其辖区也大为扩大,北至陇海铁路,南到皖南和苏南,活动区域已远远超出原来中原局的管辖范围。
摄影: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李思远 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