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政策解读

2017-07-04 15:17 来源: 字号:

  为推进健康盐城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近日我市制定出台《盐城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该计划提出,到2020年,常态化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389万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281万以上,基本建成与我市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社会事业发展相协调,健身与卫生、旅游、文化等紧密结合的服务体系。

  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十二五”是盐城体育事业变化最大、亮点最多、发展最快的五年。2014年成功建成体育强市,2015年率先创成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全民健身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市每年开展规模性全民健身活动1500多次,城乡居民健身意识明显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从“十一五”末的26.4%提高到“十二五”的36%,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比例92.5%。健身步道连续三年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建成健身步道(自行车道)39条、总长度约440公里。在大市区219个社区和18个街道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对全市1802个行政村的“村村有体育健身工程”进行了提档升级。全市各类体育健身俱乐部数量居全省第二名。

  《计划》强调“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开启盐城体育新征程的黄金阶段,我市将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扩大有效供给的方式,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政府、社会提供的体育资源、体育公共服务不足的矛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全面协调快速发展。

  突出区域特色发展体育文化

  打造“一县(市、区)一品”特色健身活动,组织创编、推广新优健身项目,积极创建特色体育生活化街道(镇)和体育生活化社区(村)。建成一批特色生态体育休闲公园和“体育+美丽乡村、康居工程”。重视对武术、气功、龙舟、棋牌、柔力球等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加强莲湘、跑旱船等盐城本土民间民俗体育乡村农味草根运动项目的保护和研究。以举办各种体育赛事活动为抓手,大力宣传运动项目文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盐城铁军精神,发挥体育文化在建设创业、开放、生态、幸福、厚德的美丽盐城方面独特的作用。

  持续深化全民健身活动内容

  因时因地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分层分类引导运动项目发展,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持续开展全民健身日、老年人体育节、元旦迎新年长跑等传统活动,举办马拉松赛事,常态化组织健步走活动。鼓励举办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全民健身小型运动会、业余体育联赛等。市、县(市、区)每年举办不同形式全民健身运动会嘉年华活动,积极参加第八届全省全民健身运动会,积极参加第十九届全省运动会,举办盐城市第八届运动会。推广适合公众广泛参与的健身休闲项目,大力发展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徒步走、路跑、骑行、棋牌、台球、保龄球、钓鱼、体育舞蹈、广场舞、户外活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积极培育电子竞技、航空航天模型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

  不断健全全民健身组织体系

  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通过制定购买目录清单,引导体育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服务。到2020年,市属体育社团基本实现规范化、社会化、实体化、专业化运作,95%以上乡镇(街道)建有体育总会、老年体协、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和2个以上体育单项协会。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3万人,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5人以上,万人拥有晨晚练健身站(点)5个以上。

  均衡发展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着力构建县(市、区)、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按照“新四个一”要求建成县级体育馆、体育场、游泳馆、全民健身中心等场地设施。结合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及区域特点,继续实施体育健身设施提档升级工程,实现行政村健身设施全覆盖。到202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平方米,全市各镇(街道)基本建成五个健身项目以上的1000平方米全民健身中心和2000平方米的多功能运动场,各行政村(社区)基本建成100平方米的体育活动室和1000平方米的多功能运动场。

  着力搭建全民健身指导平台

  通过开设科学健身大讲堂等方式,搭建覆盖全市的全民健身指导平台,提高城乡居民科学健身素养。到2020年,基本实现市、县两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全覆盖,争取在乡镇(街道)增挂国民体质监测站牌子,每年为基层群众进行体质测定和健身指导10万人次。

  加强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

  全面实施《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指标体系》(2.0版),提高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保障能力和供给水平,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多部门合作机制,推动体育与教育、文化、卫生、农业、民政等部门和总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合力加快发展农民体育、社区体育、职工体育、老年人体育、残疾人体育和民间传统体育等,将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纳入属地供给体系。所有乡镇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提档升级计划,同步完成1000个美丽宜居乡村健身设施配套,3000个自然村健身路径安装。推动“10分钟体育健身圈”向城乡一体化迈进。

  促进体育服务产业更加繁荣

  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全民健身领域的应用,鼓励发展健身信息聚合、健身APP、智能健身硬件、健身在线教育培训等新业态,实现“智慧体育”覆盖全市。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300亿元,增加值达到100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5%左右,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编辑:张文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