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大家谈】民生为基铸昆仑

2018-03-15 08:59 来源:亭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孙成栋 字号:

蓝天会不会更多,手机流量资费会不会下调,共享单车怎样才能有序运行,孩子3点半放学难题怎么破解……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这些你我他格外关心的民生热点,也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虽然,有些热点同时也是痛点、盲点、难点和疵点,但这每一个“点”都蕴含着一个突破点、转折点、增长点、飞跃点;虽然,这些牵动千家万户的民生之问的背后,也许潜藏着一个又一个难题,但党和政府给出的积极的、负责的、富有担当、掷地有声的明确回答,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别样的温暖,鼓荡起奋进的信心,激发出充沛的干劲。

民生大于天,民心重如地。早在两千多年前,先贤孟子就发出过振聋发聩的声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生问题,不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具体的各项工作中,体现在百姓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生老病死中,体现在群众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冷暖咸淡中;不是写在文件里、书在标语中、挂在墙壁上、压在台板下,而是体现在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紧张快干的每一件实事里,体现在百姓健康的身心里、饱满的钱袋里、文明的言行里、绿色的环境里、满意的神情里、开心的笑容里、惬意的歌声里……我们只有坚持民生为先,时刻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当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首要大事来对待,才能真正凝聚起华夏复兴的磅礴伟力。

民生为先,需有为民之心。“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以焦裕禄、廖俊波、黄大发等一切人民公仆为楷模,始终坚持以民为本,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心中时刻挂念着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乐群众之乐。始终将是否有利于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永远怀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开展工作,坚持深入群众中间、走进群众心坎,积极回应群众的普遍关切,把人民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诉求当“家事”。扎实抓好群众广泛关注、普遍受益的民生实事,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期盼在哪里、呼唤在哪里,工作的重点就推向哪里,让广大群众更多更公平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硕果。

民生为先,需有利民之举。保障民生之路任重而道远,保障民生之事宏大而具体,保障民生之责艰巨而光荣。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只有在第一时间切实行动起来,以实打实、细又细的举措,把每一件民生之事办实、办妥、办到位、办出成效,党和政府才能真正顺民意、遂民愿、得民心。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围绕“一切为了群众”这根主线,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能担当、敢担当、善担当,不回避问题、不上交矛盾、不推卸责任,不折不扣地承担起“为人民服务”的职责,全方位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以利民、安民、便民、惠民、乐民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时刻关注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想方设法为其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化烦事、添喜事,通过“雪中送炭”、“鱼渔并举”式帮扶,让他们的心头春风长拂、暖流长涌,在脱贫奔小康之路上不掉队、勇超越。

民生为先,需有亲民之风。“德莫高于爱民,政莫高于亲民”“君自民间来,方知民间事”。党和群众的关系,是鱼水关系、血肉关系、种子与土地的关系。我们只有与群众亲密无间,以自己的一片真心、一腔真情亲近群众,才能真正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手拉手、肩并肩、心连心、情融情,才能真正察民之情、体民之苦、排民之忧、解民之难。只有大力弘扬亲民爱民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凝聚群众智慧推进改革,依靠群众力量推动发展。只有把群众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追求,坚持“眼到”、“身到”、“心到”、“情到”,才能在与群众的“零距离”互动中,携手迈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风也牵挂你,雨也惦记你。”民生,党和政府永远的牵念,和谐社会永远的基石,小康建设永远的支撑。让我们以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引,进一步重视民生、关注民生、造福民生,全力以赴、持之以恒地筑牢民生之基,承托起华夏复兴的巍巍昆仑!

编辑:张文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