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盐城人情感与记忆的城市地标——“大铜马”要复位了

2018-08-21 17:09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黄云鹰 杨磊 字号:

盐城是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大铜马”是盐城这座红色之城的地标,承载着几代盐城人的情感与记忆。

8月21日,记者从市城乡建设局采访获悉,迁走8年后的“大铜马”要复位至建军路与解放路十字交叉路口,我市已将这项工程列入市区2018年度城建计划。“复位方案初步拟定,目前正在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之中。”市城乡建设局市政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盐城地标“大铜马”复位,旨在恢复我市城市中心形象标志,让红色记忆厚植于市民心中,让红色文脉代代相传。

△图为总平面图。

那么,复位后的“大铜马”与8年前是否有所区别?“由于这几年城市交通的加快发展,尤其是要满足BRT快速通行要求,无法将原纪念碑周边尺寸恢复,新纪念塔花坛缩减至12米直径,BRT站台也会向南移。”该负责人表示,周边花坛采用厚重的黑色石材砌筑,以增加视觉的凝重感,花池根据时节的变化更换宿根花卉。

“为减少花坛尺寸变小带来视觉效果的影响,我们对‘大铜马’纪念塔碑进行了仔细的视觉分析、推敲,碑体形式及新四军雕像保持不变。”该负责人介绍说,青铜雕塑,马首朝东,纪念塔总高为10.12米,寓意新四军建军纪念日10月12日。塔基座为深色石材材质,保留张爱萍上将亲笔题词:“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

△图为效果图。

“大铜马”回归原位,对建军路地下商业街运营有没有影响?很多市民都很关注。对此,该负责人说,设计单位在设计方案时,已经将地下商业街这个因素考虑进去,经过核算,承载力是可以满足施工要求的。“项目施工暂定于9月初进行,这个期间市里也会科学调度组织交通出行,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市民产生的影响。”

原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副研究馆员陈宗彪听说“大铜马”要复位的消息后,感到十分激动。他说,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新四军在盐阜区所形成的红色文化已融入盐城地域文化的血脉,成为盐城人民的共同记忆。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建筑物,回归原位唤起了市民对城市的记忆。

“大铜马”是家乡的形象,浓缩了盐城的历史,维系着盐城人的情感。“老盐城人对‘大铜马’的感情更深,承载了大家很多的回忆。”家住老城区的陈伟说,“大铜马”回归原位是老盐城人心中的期盼,这不仅是盐城最具代表性的标志之一,也是盐城人对这座城市的一种特殊感情。

据介绍,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由塑像和塔座两个部分组成。塑像是根据新四军老战士管文蔚的具体设想,由时任全国城市雕塑规划小组副组长、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王克庆教授创作设计:一位年轻英武的新四军战士,身背大刀,手握缰绳,骑在高扬前蹄的战马背上,面向太阳昂首前进,象征新四军东进,开辟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塑像高4米,长3.8米,重3250公斤,为青铜浇铸而成。塔座上刻有原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张爱萍上将的亲笔题词。

链接

“大铜马”建于1986年9月,是我市为纪念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而建立的。2009年,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尤其是在新一轮的沿海大开发中,盐城的城市定位上升为沿海特大中心城市,解放路作为盐城市区南北轴线道路,在全面综合整治的基础上,规划开通苏北第一条快速公交线路(BRT)。在这样的背景下,原街心公园和铜马雕塑布局已不适应新时期城市交通及环境建设的发展需要,尤其是纪念塔地处交通岛中心,不利于城市交通组织,2010年经省政府批准,市建设部门对“大铜马”进行搬迁,实施就近异地保护,纪念塔被迁移至原址东南百米处新建军广场。


编辑:刘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