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江苏滨海:“三个维度”做实农业发展“大文章”
2019-08-14 18:26 我言新闻

暑期,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农业园梨花雨生态园内人头攒动,好不热闹。连日来,就凭着“不起眼”的老梨树,一波又一波的游客赶到滨海县农业园岭山村,享受轻松惬意的田园时光。“我们可是要打造全省闻名的‘梨花小镇’!”岭山村70多岁的老书记于广虎说,“保存下来的老梨树,现在都是宝。万万没想到就凭着一棵梨树,这么多人赶到我们村来旅游。”

古梨园全景图 陈其龙 摄

相比于传统封闭的农业生产方式,农旅结合既美了乡村,又富了百姓。近年来,滨海紧紧围绕“四区五带”的总体部署,按照特色化定位、板块化推进、市场化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在滨海,已经达成这样一种共识:“死”种田肯定是种“死”田,农业结构调整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市场为导向,适应消费者需求,在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上下更大功夫,以融合发展引领农业结构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纵向延伸:健全和完善农业产业链条

走进滨海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跃然眼前:这里不仅种植了蔬菜、林果、花卉、中药材等经济作物,而且生产着速冻毛豆、速冻西兰花等制成品,还有观光、采摘、餐饮、住宿等服务业。

“目前,我们农业园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动千亩设施农业基地建设、千亩果园建设、3000亩果桑基地建设、缩粮扩经,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相关负责人说,推动融合发展将进一步改造提升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产品加工产业优化升级,为观光旅游业发展提供支撑,一二三产业融合起来将为乡村发展提供无限动能。

万亩蔬菜基地 陈其龙 摄

2019年来,滨海突出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冷链系统建设等先进技术的引进集成和推广应用,着力打造一批大田种植、设施园艺、循环农业、水产养殖等智能农业示范基地;加快建立完善“三农”智慧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进一步健全区域性电商农产品收储配送营销体系,完善镇级电商平台综合功能,拓展村级网店农产品直销、网订店取、订单生产等服务方式,让更多特色农产品走向“云端”,由沿街叫卖转向“网上赶集”,健全和完善农业产业链条。

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就是要按照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在纵向上推行产加销一体化,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城市和乡村的有效联结,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目前,滨海农业龙头企业总数已达209家,总产值超百亿元。

创新制度:让农民成为利益主体

江苏海大食品公司是滨海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经过多年发展,现已成为苏北地区最大的鲜青农产品冷冻与深加工企业。“联农带农才能更好地带民增收,这也是公司发展的初衷。”公司董事长邱晓峰说,“每年公司都会和种植户签订保护价收购订单,对产品质量好的还会售后利润二次返还,绝不让农户吃亏。”

滨海在近几年的探索中,不断强化农民在农业融合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想方设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实施“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民经纪人+农户”“企业+家庭农场”“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农技推广部门+种植大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农民通过生产经营、就地务工等多种方式增收致富,让农民在融合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群众把刚采摘的刀豆运往海大食品有限公司销售 陈其龙 摄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关键,就是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做大做强企业,为农民增收打开新渠道。滨海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计划2019年内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100家,培育职业农民6000人,争创省级电子商务示范镇村3个。目前成功创建“滨海大米”“滨海白首乌”和“大套蜜梨”等国家原产地地理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江苏海大食品有限公司带动全县60个四青蔬菜专业村的发展,生产基地近10万亩。

培活带动机制,把带领民富、实现脱贫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实现有劳动能力低收入农户全覆盖,形成资源集聚度高、产业链条全、富民作用强的产业体系。滨海将继续加强引导龙头企业立足纵深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使农业产业链真正延伸融合,实现企业农民双赢。同时创新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发展股份合作,建立农民入股参与农业经营、合理分享收益的长效机制。

横向拓展:充分利用农村文化资源

“我们的乡村旅游起步虽然有点晚,但现在发展势头很猛。”漫步于沿海百里风光地带,滨海县文旅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县里高度重视生态园、农庄的建设,通过这些‘精品’把乡村旅游的品牌树起来、人气吸引过来,让群众看到希望。”

滨海县委、县政府的决心是要依托本地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着重打造以海堤风景观光、海盐温泉养生、海鲜美食品尝为特色的海湾休闲旅游,以黄河故道寻古、淮河水岸休闲、亲水运动体验为特色的运动休闲旅游,以乡村梨园漫游、田园民宿体验、农耕文明遗存为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形成“处处有景”“处处可游”的全域旅游大格局。

“现在搞乡村旅游是很火的,但大家其实也都有个担心,就是怕‘撞衫’,看来看去,各地搞得都差不多。那么,滨海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乡村旅游的核心其实就一个词‘特色’,所以,我们早就规划好了发展思路,那就是‘一村一特色’,重点深度发掘乡土文化的丰富内涵,打造特色小镇、魅力小镇、风情小镇。”该工作人员表示。

古黄河文化特色的月亮湾海滨风情小镇 陈其龙 摄

在融合发展中,滨海注重建构乡村历史文化,充分挖掘农业背后的文化价值。创新农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切实加大农业特色小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力度,植入生态观光、休闲娱乐、健康养生、科普体验和文化传承等功能元素,推动农业与文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大套梨花小镇、何首乌康养小镇、天场电商小镇、月亮湾海滨风情小镇等特色小镇,发展农旅景点,让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产品变礼品、农房变客房,让农民成为别样的职业。

现代农业不应该只强调产业功能,而忽略了农业本身具有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滨海致力于跳出小农业,发展大农业,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文化、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通过支持和引导,培育发展一批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业态新产业,农村的绿水青山将会变成农民的“金山银山”。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