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起来的精神支撑

2017-10-12 17:57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奋进的时代总是在不断刷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核心标注。强起来,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核心标注之一。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饱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这道出了全国人民的时代共识与心声,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强起来的标志有很多。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带一路”倡议、朱日和阅兵……诸多热词及其体现的历史性成就,有声有色、可感可触,为强起来作出鲜明注解。可以进一步思考的是,这一系列成就背后的精神力量是什么?或者说,强起来的精神支撑何在?有三个关键词值得重视,那就是自强、自信、自主。

自强,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确意识和担当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支撑着5000多年中华文明薪火相传、迭创辉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经磨难,甚至面临亡国灭种的绝境。面对空前危难,中华儿女没有自甘沉沦,而是在困境中觉醒和振作起来,毅然决然踏上救亡图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正是秉持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浴血奋战,付出巨大牺牲和代价,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取得了站起来的伟大胜利;正是秉持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筚路蓝缕、勇毅前行,在探索和挫折中不断校正航向,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性跨越,铸就了富起来的新辉煌;正是秉持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励精图治、富而思进,“五位一体”系统发力,“四个全面”协调推进,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谱写了强起来的新篇章。可以说,没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就不可能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三级跳”。

自信,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执着信念和战略定力。一个世纪以前,青年毛泽东写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诗句。这种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后来转化为他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执着信念。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历经艰辛曲折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成功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图景已然在望。我们完全有理由充满自信、增强定力。这种自信,就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种定力,就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定力。有了这份自信和定力,我们才能“乱云飞渡仍从容”“千磨万击还坚劲”,创造强起来的丰功伟绩。

自主,即独立自主探索革命、建设、改革道路的高度自觉与一贯遵循。与一些发展中国家模仿和依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模式不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支撑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走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建设、改革道路,创造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奇迹”。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没有一个民族和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成为他人的附庸。正是基于这一识见,习近平同志强调: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之路虽然漫长,但关键处常常只有几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节点上,进一步确立强起来的精神支撑,进一步明确自强、自信、自主的内涵和要求,能使我们在复兴之路上行稳致远,持续书写强起来的辉煌篇章。

编辑:张文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