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山:满村梨果香 富民路子宽

2017-07-15 14:09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杨磊 实习生 季婧文 字号:

  黄河故道边,连片梨树园。林中现小楼,名曰岭山村。

  梨树与岭山结缘,相伴相生六十载,默默见证着这片土地发生的巨变,承载着村民对新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7月14日5点多,岭山村4组村民于广虎趁着早凉,来到梨树园忙活起来,打药、疏果、施肥……“打药时,看到小果子就摘掉,好给大果子留足养分,这样梨子才能个大、味甜、汁多。”于广虎虽然68岁了,但身子骨很是硬朗,他和老伴两人打理自家的梨园,每天早晚凉要跑上两三趟,一待就是几个小时。

  岭山村地处黄河故道南侧,位于滨海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原大套乡)。该地属沙质土壤,地势较高,特别适合果树生长。早在1958年,村里就栽下了第一批梨树,至今仍扮演着回馈村民的“主角”。近几年,种植果树收益高,村民们积极性高涨。除了原先的大梨树,又陆续新拓了新果园,每户家前屋后空地处也都栽上了各种果树苗。

  △“岭山梨王”栽植于1958年,已经生长了六十年,还正值壮年。“梨王”产量最高,回报给村民的效益也最多,所以获此殊荣。岭山村像这样的老梨树还有很多,这些老树年年抽着新枝,为岭山人带来财富。季婧文 摄

  “梨果产业是我们村增收致富的主导项目。现在岭山村有近600户人家,2500多口人,全村仅梨果一项,年收入七八百万元。”岭山村党总支书记于旭告诉记者,今年,园区大力实施“千户万株”绿色富民工程,对低收入农户免费供应苗木并提供技术服务,对一般农户苗木存活率达80%以上的进行奖补。今年春天,岭山村共栽植了2.4万多棵果树。他预计,三四年后梨树进入盛果期,可带动低收入农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岭山村梨树有黄梨、鸭梨、雪花梨、蜜梨等品种,现在最出名、身价最高的是蜜梨。“蜜梨是晚熟梨,甜度高、内核小、采摘迟、耐储藏,最初是从河北引进的,经过技术改良,口味变得更好了。最近,园区正在给‘大套蜜梨’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于旭介绍说,“蜜梨市场行情好、售价高,许多外地人认准了岭山村蜜梨,经常开车上门来买。附近淮安涟水的台商,每年春节前都要从我们村订购一大批蜜梨,带回台湾与家人共享。”

  △进入盛夏,岭山村特有品种“大套蜜梨”的果子盈满枝头,默默吸收着天地灵秀,等待秋季一鸣惊人。朴实的岭山人在两次降霜后才将蜜梨从树上摘下,以获得最好的口感。梨子甜蜜的滋味里,人们能品尝出岭山村果农的用心。季婧文 摄

  于广虎家有45棵梨树,其中60年树龄的大梨树有25棵,一年梨果保底收入四五万元。“每年园区都会大量培育梨苗,发放给村民栽植。今年,我家房前屋后又栽了150棵梨树,其中还引进了新品种——秋月。”

  谈起新品种,于广虎兴奋地打开了话匣子:“我家订阅了《农民日报》,没事我就翻了看看。有一期报纸上介绍了‘秋月’这个品种的梨,说味道好,经济效益高。品质决定市场。于是我就把这篇文章拿到村里和园区,希望能帮助引进秋月梨。没想到很快就落实了,今年我就种上了80棵秋月梨。我希望今后园区能多引进新品种、研究新技术,让我们的梨果能进入更大的市场,收获更高的效益。”

  依靠种梨,很多村民住上楼房,买了轿车。62岁的于国祥种了10亩梨园,有70棵大梨树,其中无名梨树15棵,一年收入超过10万元。今年他又扩栽了上百棵。“一亩地,如果我种庄稼,刨去成本,最多赚1000块钱,但是一棵蜜梨树可挂果千余斤,能赚几千块。”

  于国祥种梨很有自己的一套,自家种的黄豆、油菜籽榨油剩下的饼渣,正好用来制作果树有机肥。“用发酵的豆饼和菜籽饼长出的梨,口感好,非常甜!”去年,于国祥投资在家里建了一个储藏冷库。“鸭梨不耐储藏,有了冷库,就能储存久一点。特别是大套蜜梨,春节前能卖到十来块一斤呢。”

  岭山的大梨树不仅让一批能人走上了致富路,也正在将甘甜带给那些低收入甚至较为贫困的村民。今年48岁的周井林家里有10棵大梨树,还代管兄弟们的20棵梨树。“这几年家里开销挺大,主要是两个孩子上学要花钱。幸好今年女儿毕业了,儿子过了暑假上大二。家里现在还欠万把块钱的债,明年应该就能还上。”周井林的妻子苏洪芹话语中显得很有底气,“今年村里免费给我家提供700棵梨树苗,还派技术员指导,存活率还挺高的。再过几年,这批梨树就能带来收入,相信我们家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岭山村不满足于现存的老树,还积极引进各种优良新品种,开辟了大片的新生梨园,新老梨园连绵千余亩。小梨树虽然现在还是弱不禁风的样子,但可以想见,3到5年后,小树将接过老树的担子,结出累累硕果,来回报岭山村人们付出的勤劳。季婧文 摄

  树苗的品质直接关系到村民的收益。“我们邀请省里专家、经验丰富的‘土专家’和村书记到外地选好树苗后,还跟踪监督树苗的生长情况,确保交到村民手中的都是优质的树苗。”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党工委书记鲍晓峰说,“现在不少梨树长得很高,有些年纪大的种植户不方便管理。我们与南农大、省农科院的专家沟通,进行技术攻关,实行矮化密植,这样村民方便管理,产量也高。”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现在贯穿岭山村境内的火箭路,原来是条农村土路,2004年被改造成水泥路,从那之后村民的梨才得以畅销。”鲍晓峰说,今年要将5.5米宽的火箭路拓宽到12米,施工队伍已经进场,力争今年年底前改造到位。园区还实施丰收大道北延工程,连接火箭路和327省道,也计划年底前完工。

  沿着“火箭路”,走上“丰收大道”,岭山村梨果产业的步伐会越走越快,岭山人增收致富的丰收大道会越来越宽广。

编辑:左武叶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