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淮腔传播得更远

2017-06-29 08:36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祁佳 字号:

  印象中,跟着《菜籽花开》的剧组去过北京、天津、上海等地,风尘仆仆,每一次出远门演出,都是对剧组人员身心的极大挑战:熬夜搭舞台、试灯光音效、演出当天以最好的状态呈现,这一切只为将我们古老的淮腔传播得更远。

  是的,每一次在外传播本土文化的背后,都离不开一批文化工作者的坚持与辛劳。

  这一次,《菜籽花开》将淮腔在银川唱响,淮剧艺术在第十五届中国戏剧节上华丽绽放,更多的人能听到我们的乡音,更多人能感受淮剧艺术的魅力,可见,淮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逐渐增大。

  回顾我市淮剧近年来的发展,戏剧创作有了“盐城现象”,《小镇》夺取文华大奖,淮剧作品在全国的所获荣誉喜报频传,盐城戏迷懂戏连戏剧界的专家都连连夸赞……这些成就是每一位淮剧艺术工作者扎根本土、不断创新、紧跟时代、共同努力的结果,而家乡群众对淮剧的热爱则是这一传统艺术不断发展的底气。

  在盐城,也曾多次观赏过这部戏,从2015年4月6日新版《菜籽花开》公演当天直至今天,剧中“顾双成”“小菜花”等角色早已为盐城淮剧戏迷们所熟知,所认可,只要有演出,他们就到剧院支持,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过一次淮剧演出不是满座的场面。

  作为一名“90后”观众,我对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有着深厚情感,听到精彩之处,会激昂、会动情,我把这一切归功于这顿挫悠扬的唱腔能够唤起家乡人的文化记忆,就像该剧的艺术指导李利宏所说:“声腔越老越好,其他的越新越好。”这对于地方剧种在创新创作过程中十分重要,《菜籽花开》做到了。

  地道的方言、传统的唱腔、熟悉的里下河风景,这些都是刻有本土文化烙印的东西,而让众人产生共鸣的则是编剧陈明在剧中对真善美的唤醒,对道德重建可能性的探讨。用盐城元素讲述对普世价值观的思考,这部剧在展现淮剧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能够引起普遍反思,这是《菜籽花开》的难能可贵,也是淮剧艺术的难能可贵。       

  (本版图片由王拥军提供)

编辑:张文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