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区潘黄街道新民村—— 特色农业旅游乐了游客富了村民

2017-06-21 08:38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曹恒锋/文 周晨阳/图 字号:

  保洁工人在打扫林间的栈道。

  位于市区西南方向大约15公里的新民村,是盐都区潘黄街道高效农业设施种植面积最大的一个村,有草莓、葡萄、猕猴桃、火龙果、樱桃、哈密瓜等10多个时鲜果蔬品种,目前亩均收益达万元以上,不仅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还推动了乡村旅游发展。

  昨天,记者在新民村婧婧果蔬家庭农场里看到,连体大棚里长满了哈密瓜。一片片绿油油的瓜叶呈现出勃勃生机,绿色的藤蔓攀着绳子使劲地往上爬,挂在藤上的哈密瓜“穿”着一层独特的花纹,工人正忙着打理瓜叶,游客在采摘成熟的哈密瓜。

  游客们可以走进大棚,自己采摘哈密瓜。

  记者品尝了一片已切好的“新民产”哈密瓜,吃起来感觉脆嫩又香甜。“哈密瓜不是新疆才有的品种吗?”记者好奇地问。“我们今年从外地引种了几个新的哈密瓜品种,像西州蜜25哈密瓜,属于早熟品种,具有甜度适中,水分足,气味清香等特点,是西州蜜系列中的佼佼者。”农场工作人员袁兰翠说,凭着漂亮的花纹、上乘的果肉肉质和甜度,种出来的哈密瓜供不应求。

  据她介绍,这种哈密瓜亩产能达到5000斤左右,而且一年可以长两季,农场明年将按照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要求,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

  不少人喜欢吃火龙果,但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火龙果果树长啥样。去年,新民村从北方火龙果专业合作社引进该品种,让市民一睹火龙果果树的“芳容”。

  村民孙玉珍在自家的大棚里,摘下一颗提前成熟的火龙果。

  记者走进李万选的火龙果种植大棚,一株株依靠在水泥柱上的仙人掌模样的火龙果植株映入眼帘,只见一棵棵株高1米左右的火龙果果树上,绿油油的枝条边结出了不少火龙果。

  正在大棚里忙着的李万选告诉记者:“再过半个月就上市了,今年是火龙果盛产期,这块不到2亩的大棚,今年至少可以挣5万元。”他说,这种火龙果品种叫台湾蜜宝,优点是个小、皮薄、甜度大,“我们都是长到十成熟才卖给客户的,去年绝大部分火龙果都让城里游客摘走了。”

  引进哈密瓜和火龙果是新民村在新技术推广上的一个缩影。两年来,新民村围绕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新模式种植的“三新”目标,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高效农业目前达到4000多亩,占到全村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

  这种科技含量颇高的大棚在村里比比皆是。

  新民村以这些农业项目为依托,抓住旅游业不断升温的有利时机,搞起了农业观光旅游,吸引大批市民慕名到村里看乡村美景,吃农家饭菜,采精品果蔬。每到周末,新民村各家庭农场前的道路上都停满了从市区开来的私家车。为了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新民村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去年新上了农民采摘广场、游客接待中心等项目。

  昨天,63岁的村民成春玉正在河道景观带用割草机割草,不远处还有5名村民在修葺绿化和整理河道。“我们村成立一家由20多人组成的保洁公司,负责河道、道路保洁以及绿化维护等,每个月能拿到近两千元的工资。”成春玉说。现在很多城里人到村里游玩,他们把田头地尾收拾得干干净净的,让客人来玩得开心。

  村里的河道景观带被打理得干净整洁。

  “新民村农业结构调整主要围绕‘高效、观光、生态、创新’的发展思路,引进多种投资少、见效快、口感好、有竞争力的农产品,有些项目已填补了盐城市场高效设施农业项目的空缺。”该村党总支书记董兆付告诉记者,他们将围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的要求,在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和研发新品种方面,带领广大种植户走出去、引进来,“让新民村优质农产品挖掘出更多的休闲功能,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编辑:张文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