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3”抗灾救灾一周年】村头,那一抹红

2017-06-19 15:09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陆应铸 字号:

  远远就看见那处倒塌的房屋,二层楼房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梁柱,被龙卷风挥舞的利剑削去、铁掌拍碎,残垣断壁,满目狼藉,西墙外,埋在砖头瓦砾中的黑色轿车,严重损毁,残骸狰狞。

  立新村口的这片废墟往西,一个可入住370多户灾民的集中安置点已经竣工,宽阔平坦的沥青路面,时尚简约的农家院落,家家户户装修新房,忙碌的人们脸上挂着晶莹的汗珠。

  灾难,悲痛,废墟,一切都已远去,却又仿佛仍在眼前。

  2017年6月13日,我到阜宁县吴滩、硕集、金沙湖采访灾后重建家园,始终在我的心中弥漫着的,是村头,那一抹红。

  那一抹红,是亲人的鲜血。

  去年6月23日下午,吴滩街道立新居委会党总支副书记陈红明正在村民陈庆文家商议水稻机插秧,突然,电闪雷鸣,狂风大作,陈庆文家砖瓦房的屋顶被掀墙壁倒塌,陈庆文的妻子、女儿、妻妹都被房梁砖瓦压着,陈红明带领村民徒手扒开砖瓦,合力移走几百斤重的房梁,这才把三个“血人”拉出来,伤员流血不止,打急救电话,手机没信号,陈红明就和村民一起背着伤员,高一脚,低一脚,经过布满碎砖瓦、玻璃碴以及倒伏树木、电线杆的乡村道路,送到300米外公路边,陈红明拦下一辆私家车,拜托司机将伤员送往医院急救。

  摄于丹平村 图片摄影:宋从勇

  回村路上,陈红明看到村里房屋倒塌,道路阻塞,到处都是哭喊声、呼救声,村民乱成一团。他站在路边大声疾呼:“大家别慌,现在最要紧的是救人,拣有声音的、活着的,先往外扒!”村民被组织起来,在陈红明带领下,由东往西,挨家挨户搜救。一个多小时后,救援队伍来到陈红明家,他家房子倒了,老父亲刚刚被群众从废墟中救出来,满身是血,躺在泥浆中,一动不动;陈红明的母亲、岳母被狂风刮来的轿车压着,奄奄一息;他的妻子刘霞萍也被砸伤,面对家中惨状,惊魂未定。陈红明将父亲托付给村民急送医院,就和村民用棍棒撬车救人,刚把重伤的母亲、岳母救出来,请邻居照看,他又带领村民继续救人,那个晚上,他们救出张利华、陈丽庭、刘古海等20多个村民。陈红明回到家中,已是深夜,得知受伤的母亲、岳母、妻子都正在医院救治,而老父亲的情况却谁也说不上来,他连夜赶到县城,跑遍所有医院,也没有见到父亲身影,不祥的预感笼罩在他的心头,陈红明一夜未眠,第二天,他接到电话赶到殡仪馆,面对父亲遗体,这个在救援现场始终挺着脊梁的铁骨汉子,蹲下身来,失声痛哭。按当地风俗,亲人过世三天内就得安葬。立新灾情严重,300多户房屋毁损,死伤数十人,抢险救援千头万绪,陈红明把受灾村民都安顿好了,七天之后,才开始料理老父亲的后事。

  一年来,陈红明常常自责,如果早一步回家,如果自己陪护父亲去医院,父亲或许就不会死……清理废墟,重建家园,陈红明是村民的主心骨,而对老父亲的愧疚,却是这位党总支书记内心深处不能触碰的痛。

  那一抹红,是火热的心肠。

  灾难,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失去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

  摄于南湾村 图片摄影:宋从勇

  王克林,高成奎,李玉红,刘延安,孙剑,白衣天使,一缕阳光,每一个抢险救灾先进人物(群体)身上都有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让我难忘并深深感动的,是一张小纸片,一张被龙卷风卷走的存单。

  去年6月24日下午3点多钟,黄建斌来到排水较慢的机插秧田察看,这是淮海农场六分场的田块,黄建斌是四十二大队农机员。风雨过后,田埂泥泞,黄建斌往秧田深处走去,一低头,发现草丛里有一张纸片,捡起一看,是阜宁农村商业银行三年期大额存单,金额为50004.86元,存单略有破损,沾着泥污,开票地点是阜宁陈良镇。存单一般都放在家里最隐蔽保险的地方,怎么会丢失在机械化作业的农田里?黄建斌思忖,难道是昨天的超强龙卷风把存单主人房屋摧毁了,狂风裹挟着存单,一直飘到淮海农场?如果真是这样,遭受灾难的主人发现存单丢失,肯定焦急万分。黄建斌立刻拨通报警电话,立即把存单送到附近淮海派出所。

  存单主人王有好怎么也没想到,派出所会打来电话,告诉她存单飞到了75公里外的淮海农场。王有好是陈良镇丹平村六组村民,她家有座两层楼房,龙卷风掀掉屋顶,摧毁门窗,卷走了存放在屋里的物品,包括准备到县城买房的20多张存单合计金额40多万元,这些存单原本放在一个信封里。当时,王有好正在县城照应孩子读书,躲过了这场灾难,在家的两位80多岁老人受了重伤,在外打工的老公闻讯赶回来,赶紧把老人送到医院救治。整理废墟时,发现20多张存单全部失踪,两口子焦急万分。

  黄建斌和淮海派出所警察一起驱车赶到陈良,将存单送到王有好手中,还送上了慰问品。阜宁农村商业银行陈良支行工作人员上门办理业务,也赶到王有好家,登门为她办理其他失踪存单的挂失、补办业务。

  飘飞了75公里的存单,重新回到失主手中。失而复得的,岂止一张存单?

  灾难过后,爱心汇聚,四面八方,澎湃而来。

  那一抹红,是乡亲的信仰。

  在立新安置点、计桥双桥安置点,以“美丽乡村”为设计理念的建筑群落,粉墙黛瓦,绿树成荫,田园风光,自然和谐。

  我们走进一户正在装修的人家,楼前挂着“立新30-2”门牌号,主人叫陈明,一楼客厅地面铺的是彩色水磨石,墙壁贴着城里流行的浅色瓷砖,二楼三个房间,宽敞,通透,独门独院的140平方米,使用面积明显大于城里商品房。我注意到,每个房间的墙角都不是直角,往外面凸了一块,看上去好像不太美观。我问一旁的村干部,原来为了确保房屋质量,安置点设计标准提高了,由砖混结构改为框架结构,往外面凸的是粗壮坚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对于刚刚从灾难噩梦中醒来的人们来说,安全比美观要重要一千倍。

  灾难造成阜宁县7231户房屋倒塌毁损,政府采取新建集中安置房、原址重建、进城入镇购房等方式进行安置,想方设法减轻灾民负担,省定户均补助3.5万元,将原宅基地复垦后补偿2万元,县级2万元专项优惠贷款,以900元/平方米价格购买集中安置点安置房一套;对特殊困难户,给予70平方米安置房托底安置。现在,全县16个集中安置点建设已经全部竣工,村民都在忙着装修住新房。

  以前每年开春都要热热闹闹地举办的牛歌大赛,今年因为灾后重建而暂停。端午节期间的另一项赛事,让我感到意味深长。5月28日上午,2017盐城“金沙湖”杯精品西甜瓜争霸赛暨阜宁“中国西瓜之乡”品牌推介活动在阜宁举办,来自全市各地的种植大户选送近百个品种西甜瓜参加比赛和展示,由省、市、县三级农业专家现场品鉴,通过对产品包装、质量追溯、外观品质、内在品质进行系统评分,阜宁富阳蔬果专业合作社灾后恢复生产结出的果实,一举夺得小果型西瓜组“瓜王”称号。拥有“中国西瓜之乡”美誉的阜宁,西瓜种植面积近20万亩,总产值超10亿元。去年的灾害造成阜宁57个规模设施农业基地严重受损。这个“瓜王”的称号,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荣誉,但对于经历大灾大难的瓜农们来说,弥足珍贵。

  内心甘甜的,不仅仅是瓜农,在集中安置点,每家每户楼上都悬挂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鲜艳夺目,那一抹红,让我看到了乡亲们的信仰,让我想到风雨如磐的日子抢险救灾现场无处不在的鲜红党旗、军旗,想到无数抛家别子来到这里投身灾后重建的援建干部,他们胸前的鲜红党徽。

  灾难过去,生活继续,那一抹红,越发清晰。

编辑:张文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