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访挂职干部吕文宾——把陈良当作第二故乡

2017-06-19 09:41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张勇峰 字号:

  讲述人:吕文宾

  年龄:44岁

  身份:江苏悦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讲述时间:2017年6月18日

 与党员志愿者突击队一起清理瓦砾。

亲历

“真想把自己劈开,一人当几人用”

  2015年7月,市委决定向全市各县(市、区)选派500名优秀机关干部,进行为期一年的农村基层下访挂职工作。去年“6·23”特大龙卷风冰雹灾害发生时,我在阜宁陈良居委会挂职,任居委会主任助理。

  6月23日那天下午,我们居委会干部们正在办公室一起商讨和研究部署夏季防涝工作,上面通知说当年夏季的洪涝灾害形势比较严峻,不容小觑。可令大伙怎么也没想到的是,一场比洪涝灾害更加严峻的灾难即将来临。14点30分左右,乌云压境,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冰雹四起……一种不祥的预感令我心里忐忑不安。 

  听说房子被刮倒、不少人员受伤后,会议立即停止,我和其他干部迅速赶到了受灾最严重的陈良居委会东华一、二组。这两个组正处于风带边缘,幸福大道两旁的行道树几乎倒伏,不少村民房屋的屋顶被风掀翻,墙体被毁,处在西北角落的薛学忠等几户居民的房屋被夷为平地。

  有群众从家里推出了三轮车、驶出了拖拉机,大伙七手八脚地开始抬送伤员,认识的不认识的此时已是一家人。大家分头将受伤灾民护送至镇医院,但到了镇医院才知道,由于风灾导致电力和通讯信号全部中断,镇医院无法进行手术。此时,镇领导也已赶至了现场。大家开始分头向县医院运送伤员。

  为了解决受灾群众的生活困难,居委会决定临时借用居民王军的浴室,安置受灾群众。此时天色已晚,我们张罗着四处购买蜡烛和手电筒,并为临时安置点的群众准备了方便面和开水。同时,安排人手到受灾区域,用手持扩音小喇叭通知所有受灾灾民前往临时安置点,千万不能住在危房内。

 为居民周其凯老人送救灾物资。

  等安置完受灾群众,已经是次日凌晨了,大伙吃了碗泡面就开始分工夜里轮流值班的名单。说实在的,看到遭此大灾,哪里还有什么睡意,真想把自己劈开,一人当几人用。

  临时安置点的灾民都安顿了下来,我想再回受灾地看下,看看是否还有尚未转移出来的受灾群众。当驾车经过镇政府门口时,恰巧碰到镇党委副书记魏高乾同志,我们又一起去了新涂村。新涂村口,挤满了各方救援队伍,部队官兵不停地搜救受灾群众。新涂村、丹平村是陈良镇受灾严重的两个村。镇、村干部正在为救援人员提供相关信息。我和魏高乾回到镇里时,已经是凌晨两点多。为了能及时、迅速投入战斗,我就合衣躺在了自己的车里,眯了一会。

  从6月23日晚上开始,此后的一个星期,除了在居委会值班以外,我每天晚上都是在车上和衣而歇,随时听候命令。

  为了防止受灾居民重返受灾区域,发生二次伤害,我们居委会成立了由“两委”干部组成的两支巡逻队,每两个小时进入一次受灾区域,一旦发现有灾民重返家中,立即劝阻并带离现场送至临时安置点。不知什么时候脚底板竟然磨出了一个一元硬币大的水泡。

“工作太忙,吃了一个月的方便面”

  正式安置点建立后,工作量相对减轻了不少,因为有了专职的医务人员及服务队,居委会的工作重心转移至核查受灾情况和灾后重建。我和镇分工干部周雄祥同志一组,每天往来于居委会与受灾区域不下十趟,仔细核查,生怕遗漏或有偏差。

  灾后最缺的是生活物资,我立即向一起下访的同志以及江苏省家电维修协会、社会爱心组织和社会公益人士发出求助讯息,短短的几天,面包、方便面、火腿肠、雨衣雨鞋等价值20多万元的各类救灾物资陆续从四面八方运抵镇里及居委会。

  居民薛学忠的爱人王梅不幸在这场风灾中遇难,我和居委会干部多次与薛学忠及其家人谈心,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鼓励其家人走出阴影,并联系大丰区的一家民间社会组织送来了慰问金。

  我和居委会其他工作人员每天除了巡查外,还帮助养殖户清理河塘,帮助种粮户收售粮食。由于工作太忙,一日三餐就是方便面,一吃就是一个月。我父亲一个月没见到我,也担心我在灾区的处境,七十多岁的他专程跑到了陈良镇看望我。“瘦了、黑了”,这是父亲见到我说的第一句话。

  居民周其凯年近八十,一大早来到居委会领取救灾物资,我帮助老人将物资送回家中,并嘱咐老人,以后有需求托人带个信或者打个电话给我就行,我会直接上门来;村民周尧胜是名退伍老兵,由于风灾导致腿部骨折,我多次到他家看望并将救灾物资送上门;受灾区域不少残垣断壁很是危险,我与党员志愿者突击队队员们一道,帮助清理瓦砾……

  “一户一党员”是阜宁县全力实现抢险救灾工作顺利、高效、圆满完成的有力保证。戴必定、戴学九和唐秀兰三户居民是我的挂钩对接户,为了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我采取每天一上门、每天一电话的方式,随时与他们保持有效沟通。唐奶奶逢人就夸“共产党好,下访干部好”。

  其实救灾那会,我还不是一名党员。但听到群众夸共产党,我就觉得自己仿佛也成了一名共产党员。

  在挂职期间,我通过众筹等方式为贫困群众、学生募集到了8万元的慰问资金;还为灾区募集到了23万元的物资与资金。

“我终于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

  居委会的抗灾以及灾后重建工作在临时成立的指挥部领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出救济方案、出灾民集中安置区房屋草图……

  高强度的工作让指挥部每个成员都处于高功率的状态,没有一个人愿意“趴下”,大伙心里都清醒地知道,灾民有一天没有得到安置或者任何一个灾民对救灾抗灾灾后重建工作不满意,就证明我们的工作还有瑕疵,还没有做好。

  抗灾工作虽然很累,但在这个过程中,我见证了阜宁人民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团结自救、勇敢无私的精神。这是我一生最宝贵的经历和财富。

  抗灾救灾也让我的思想再次得到升华。看到那些佩戴党徽的身影,我就特别羡慕,我也想加入党!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当年8月,在组织的批准下,我终于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一名预备共产党员。

  今年春节前夕,我又自费购买了25份油、米,带上了慰问金前去看望在“6·23”受灾的居民。当陈良镇“幸福家园”落成后,我在第一时间来到了安置点,看望了周尧胜老人。

  我早已把陈良镇当作我的第二故乡,把自己当作陈良人。如今下访挂职工作虽然早已结束,但我与陈良镇干群却结下了深厚友谊,而“6·23”让这份情谊变得更加弥足珍贵。一朝挂职,终身牵挂,至今我与陈良居委会党总支书记陈克亮保持着联系,经常性地为镇里提供一些商务信息,同时我更关心着村里22户困难群众、关心着由我牵线建立起来的陈良小学与大丰区新丰小学校谊会、关心着王军家庭农场对外合作能否实现……

采访札记

  采访时,吕文宾一直不肯多说。好在他有个写日记的习惯,在陈良居委会每天的工作,都有着详细的记录。

  他绝对是一个沉得下身子的人,也真正把那里的群众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一到那里挂职,通过走访了解到22户居民家庭生活相对困难,他想方设法筹到了5000元现金送到了这些居民的手中。为了帮助特殊家庭解决小孩上学生活费困难问题,他主动联系并寻求市慈善总会、文化产业商会的支持,使陈良中心小学1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除了每人获得500元的助学金外,还被列入到该会“1+1”帮扶计划里……

  他说他也许帮那里的群众解决不了多大的问题,但能尽自己的一份心觉得无比宽慰。

  所以,他被评为“悦达好人”。所以,他的下访鉴定中结论是“优秀”。这一切也就不足为怪了。

编辑:胥文菁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