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张珍巧 回民心中最美的“娜泽海”

2017-05-27 09:22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郭敬雷 通讯员 张天鹏 字号:

  广垛村位于滨海县东坎镇境内,因为全村1003户3811位居民中,有回民302户1212人,占人口的三分之一。吴姓又是回民的大姓,当地人称广垛村为“吴回庄”。

  3年前的广垛村,如村党支部副书记吴国富说的那样:“矛盾多,打架斗殴多,盗窃案件多。一句话,村乱环境差。”

  如今的广垛村,从穷乱的落后村变成团结的民族村。张珍巧被当地回民称为心中最美的“娜泽海”。娜泽海,是回族女神的名字,寓意忠诚。5月19日,张珍巧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

 张珍巧辅导留守儿童做作业。

 村民给张珍巧送锦旗。

自愿到回民村当片警

民情日记半年记了厚厚3本

  “3年前,好多同志对广垛村的治安工作不看好。当时领导找到我,说我擅长做群众工作,让我到村里做‘片警’。”在滨海县公安局城北派出所,张珍巧向记者回忆当时去广垛村开展工作的情景。如今,34岁的张珍巧是派出所社区警务队副队长。广垛村当时的情况,她从公安部门的信息通报上知道得一清二楚,可警察不愿意去,这个村子就不治理了?于是,张珍巧犯了一回傻,毅然来到广垛村做片警。

从原先工作的坎北社区到广垛村,相差的不仅是十多公里的距离,更多的是软硬件设施的差异。第一天踏进广垛村的场景,张珍巧至今仍记得清楚:村中心路成了屠牛场,路两侧血水脏物横流,腥臭味弥漫。民族小学校门前,散落着埋头啃草的牛羊。村里没有警务室,村部是一排破旧平房。张珍巧敲开村部大门,借张桌子临时办公。

“派个女民警过来,就想把这一大片治安整好?”吴国富瞅一眼和自己闺女差不多大的张珍巧,嘴上不说,心里却打鼓。村里每次开会,尽管张珍巧招呼过“记得喊上我”,但村干部们没一个想起她。

对初来乍到的张珍巧,广垛的村民同样“看不上眼”。二组回民吴瑞凯家,张珍巧去过3趟,他还得扫一眼民警联系卡才知道她姓张。但接下来的半年,让吴国富看张珍巧的眼神变了。这个张警官没事就往村民家里跑,拉家常、聊困难,还拿个本子记下来。半年工夫,就把全村所有回民、汉民家的情况了解得滚瓜烂熟。那民情日记,足足记了厚厚3本。

和信任一起建立起来的,还有广垛村中心警务室。2015年底,在省公安厅的帮扶下,广垛警务室与村部一起建成。第一次向村民开放时,村民看着墙上高清监控显示屏,高兴地说,以后再也不怕丢东西了。

以真情感化劳释人员

她是13位特殊家庭孩子的“妈妈”

2016年11月3日,广垛村二组回民吴某从监狱服刑期满回到家中,迎面碰上来给儿子佳旺送钢笔的张珍巧时,激动地说,“这两年多亏你照顾我们家,就冲你,我也一定走正道。”

“第一次走访到吴家时,我心里就舍不得10岁的佳旺,父亲犯法后母亲离家出走,房屋破旧且家徒四壁。孩子放学回来,连个热乎饭都没有。”张珍巧说佳旺面对家庭的变故,选择自我封闭,不愿与外界交流,原本优异的成绩直线下滑。70多岁的爷爷奶奶,只是靠地里刨食勉强支撑生活。

从那以后,张珍巧上班路过吴家门前,经常会带去面包、牛奶等食物。日子一长,不肯说话的佳旺对她笑了。张珍巧又通过社会公益项目,帮孩子解决了上学的费用。如今,节假日是佳旺等13位特殊家庭孩子最快乐的日子,张珍巧带他们去县城吃牛排、看3D电影,去大丰荷兰花海畅游。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张珍巧看到佳旺穿着一双破凉鞋,便拉着他去商场买了双新鞋。“第二天,佳旺偷偷在我车上塞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张阿姨,谢谢您!’那歪歪扭扭的字让人感动。”张珍巧说。

在广垛民族小学的办公室和教学楼之间,装着一台三个龙头的直饮净水机,24小时恒温出水。这台直饮净水机,是张珍巧联系一家爱心企业捐送的。她在学校发现学生们渴了,自来水龙头一拧就喝,很不卫生容易生病,就想方设法给学生们联系找来净水机。净水机送来了,校长张士鹏想请个水电工来安装,张珍巧一摆手说我来吧。她找来工具,半小时将这台机器装妥了,为学校省了100多元钱。

用感恩之心做公益

倾心照看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

身为一名人民警察,张珍巧还有一个身份:志愿者。她是滨海县志愿者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秘书长。“上大学时,父亲生病,全家靠母亲一人在工地上搬砖头打零工,每年的学费都是亲戚、邻居东拼西凑来的。”这段经历让张珍巧更加关注贫困孩子。“我们释放的点滴温暖,都可能会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

5月1日下午,留守儿童陶永旺的爷爷给张珍巧打来电话,陶永旺突然发高烧、浑身抽搐,因为儿子、儿媳在外地打工,吓得发慌的爷爷想到了张珍巧。张珍巧接到电话后,立即开车来到陶永旺的家,将孩子送到县医院后,还垫钱给孩子治疗。3年来,这样的事张珍巧自己都记不得做了多少。广垛民族小学里的180名学生,有100个孩子分别是留守儿童、单亲孩子和孤儿,张珍巧不仅义务为孩子们上法制安全课,还联系社会爱心组织,为他们发放助学金和学习用品。

自2012年起,张珍巧相继牵头创建了滨海县公安局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滨海县爱心公益慈善会、滨海县青橙之家等公益团队。她放弃休息日,带领数百名志愿者开展敬老助学志愿活动。她为社会弱势群体募集捐赠财物50多万元,个人直接帮扶资助20多名贫困学生,经手和牵线助学的寒门学子达300多人,悉心照顾村里13名服刑人员子女、孤儿和单亲儿童。2015年,张珍巧被评为“滨海最美志愿者”。

组建回、汉民调解队 

5年的冤家终于握手言和

“不得不佩服张警官,她调解矛盾真有两下子!”广垛村综治办主任陆古俊坦言。

董爱顺与吴士敏两家本沾亲带故,5年前却因道路问题,两家吵过闹过甚至打了架。“我们村干部去做工作,都被撵出来。小张神了,站在门口轰也轰不走。她冒着37摄氏度的高温,天天跑上门做工作,人晒黑了一圈,还笑眯眯地搬出情理和法理,说得两位当事人低下了头。小张瞅准时机,促成两人握手言和,谈话之间,就让两家的多年积怨变成了过去的事。”在张珍巧身上,陆古俊对警察有了新认识,他坚信,有张珍巧,广垛村的民风一定能彻底扭转。

处理村民矛盾,张珍巧的“巧方法”一个接一个。她充分发挥宗教人士在回民中的导向作用,遴选5名德高望重、汉民也普遍认可的阿訇,会同3名汉族干群,组成阿訇调解队,目前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9起。为了让回、汉居民更加相融,她还组建起回族、汉族巡防队。每当回民斋月期间,汉族巡防员就承担巡防任务;汉族居民春节、农忙时期,则由回族巡防队巡逻防范。

化解矛盾的同时,更要为村民排忧解难。杨凤兰、杨凤珍等回民在上世纪90年代统一更换户口簿时,民族一栏中被误写为汉族。张珍巧在入户走访时发现这一情况,她认真地统计民族信息登记错误的人员名单,随后到派出所查阅原始档案,并去民族宗教事务局了解相关政策,最终帮助5户居民办妥更改民族手续。

2015年,广垛村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6年又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近期,滨海对全县296个村居的社会满意度和治安安全感进行第三方调查,广垛村位居前列。“现在村里回、汉村民关系和谐,安全指数提升,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用我们回民的话说,张警官就是我们的‘娜泽海’。”村矛盾调解队队员吴瑞凯感叹地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胥文菁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