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打拼的东台夫妻用特殊方式怀念故乡 结对助学贫困学子

2017-11-14 16:16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宋晓华 字号:

对于离开家乡的人来说,怀念故乡有很多种方式。而浙江台州的刘军、陈爱琴夫妇却用助学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故乡东台的特殊情感。他们常年结对资助着两个孩子,除了经济上的帮助,在生活和学习上,也是关爱有加,对两个孩子视如己出。逢年过节,短暂的假期,探望结对的孩子是必不可少的日程。

△陈爱琴一家四口。(受访者供图)

助学的想法源于多次众筹献爱心

刘军、陈爱琴夫妇老家都在东台市南沈灶镇,夫妻俩刚40岁出头,却已经在浙江生活打拼了20多年。1995年,刘军到浙江杭州当兵,后调到台州,在部队一干就是12年。2001年刘军、陈爱琴结婚后,在浙江台州安了家。2003年两人将户口迁到浙江,入了浙江籍。两人从租房开始,艰苦奋斗,直到2007年才在台州买了房。2007年,刘军从部队转业后,自谋职业,在台州一家民营企业找到一份工作,陈爱琴也在这家民营企业上班。

工作、生活稳定下来之后,陈爱琴喜欢在空余时间关注一些公益方面的内容。“因为老家在东台,所以我也更加关注老家的事情。”陈爱琴说,她加入了一个东台公益微信群,群里经常会看到一些经济困难的家庭求助的链接,每次看到这些链接她都会捐款帮助。后来,这个微信群的规模逐渐扩大,成立了东台心连心志愿者协会,她加入协会成为其中一员。每次回家探亲,陈爱琴都会积极参加协会的公益活动。

“有一次,我在微信群里看到一组照片,是协会会员们到家庭困难的孩子家走访时拍的,看到那些破旧的房子,一贫如洗的家,我感到很震撼,心里很难过。”陈爱琴说,夫妻俩商量后决定结对两个孩子。根据协会规定,每个孩子每年资助1000元,直到孩子完成学业。其实陈爱琴对这两个孩子的资助远远不止这些,小到学习用的笔,大到服装、日用品,只要能关心到的,陈爱琴总是想办法满足孩子。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陈爱琴向小刚的老师了解情况。乔亚峰 摄

大部分探亲假都用来看望孩子

陈爱琴夫妇资助的两个孩子都有可怜的身世:女孩小丽(化名)今年20岁,是一名孤儿,老家在东台许河镇,小时候被收养,两年前养父去世,小丽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男孩小刚(化名)今年10岁,在东台六灶学校上四年级,爷爷、奶奶和父亲都患有智障,母亲有癫痫病并经常发作,家庭成员没有劳动能力,更没有经济收入,家境十分贫寒。

陈爱琴告诉记者,在跟两个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她发现对他们的关爱也要有所区别。女孩小丽的心思细腻、敏感、自尊心强,就从生活上多关心她,过年过节给她买衣服,缺少日用品时会给她买,学习有进步了,会发红包鼓励,平常尽量少打扰她。但是男孩小刚年龄小,比较调皮,就需要每天督促他的学习,帮他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自从结对助学了两个孩子后,逢年过节短暂的假期里,陈爱琴夫妇又多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日程——去孩子家里看望。“我们平常在家的时间并不多,假期里如果不去看看,跟孩子交流一下,实在放心不下。”

今年国庆长假,陈爱琴夫妇是9月27日回到东台老家的,他们顾不上把自己家中的事安顿好,28日一早就开车来到六灶学校看望结对的孩子小刚。班主任老师知道了“爱心妈妈”远道而来,详细地介绍了小刚同学的学习、生活情况,陈爱琴对老师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并再次拜托老师对小刚同学多加关心。

9月30日,陈爱琴在家里包了水饺,把小丽接来小聚。10月2日陈爱琴来到小刚家,送去慰问品的同时,查看他假期作业完成情况。10月4日上午,陈爱琴又带着精心挑选的中秋礼品来到小丽家看望。假期结束前,陈爱琴不放心小刚的学习,又打电话询问作业完成情况。10月6日,陈爱琴夫妇匆忙赶回浙江上班。总共在东台老家9天时间,他们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结对孩子的身上。

△陈爱琴到学校探望小刚,给孩子送来学习用品及课外书籍。宋晓华 摄

希望孩子记得成长路上有爱心陪伴

“小刚这孩子聪明伶俐,能说会道,就是太调皮,需要很好的引导。但是他家里没有人能每天监督、指导他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次国庆长假我回来特地跟他的老师见了个面,跟老师互相留了微信及联系电话。”陈爱琴说,现在她已经加入了小刚的班级微信群,每天会通过微信群了解到班级里的动态,老师也会及时把当天的状况发到群里,这样更方便她了解小刚白天的学习情况。她还让小刚每天晚上通过微信汇报当天的学习情况,慢慢地培养他的学习习惯。

11月4日,陈爱琴再次回东台老家,又来到小刚家,为孩子买来吃的、穿的、用的,给孩子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陈爱琴了解到孩子还缺少学习用品和课外阅读书后,立即就到新华书店张罗购买。11月7日上午,陈爱琴和东台心连心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一起来到六灶学校看望小刚。小刚一见到他们就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看到小刚变得礼貌懂事了,陈爱琴和大家感到非常高兴、很欣慰。

小刚的班主任王晓燕老师告诉记者,这学期小刚的变化挺大的,学习态度变得端正了,学习积极性很高,上次的月考成绩也比以前有所提高。这点点滴滴的进步,与爱心志愿者的付出是分不开的。昨天,记者联系上小刚的爷爷,虽然爷爷只会说东台方言,但当他听明白记者在问小刚的情况时,一个劲地说好,不住地赞叹:“多亏陈爱琴的关心照顾。”

陈爱琴自己有两个孩子,大儿子12岁,小女儿才一岁多,也正是需要付出时间与精力的时候,但是她却把自己有限的时间分享给两个结对的孩子,丈夫刘军也十分支持她,从来不反对。陈爱琴每次下乡看望结对的孩子都带着小女儿,不辞劳苦来回奔波,尽管很不方便,但爱的力量使她的助学脚步从没懈怠。她的表妹在其影响下,也加入爱心队伍,结对帮助贫困学生。如今小丽在江苏医药职业学院读书,小刚也有了明显的进步,这让陈爱琴夫妇感到很欣慰,“希望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希望我帮助过的孩子记得曾经有一个阿姨关心过他,这就够了。”对于自己坚持助学的目的,陈爱琴夫妇谦虚地说。

编辑:张文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