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红柳编传承人刘训松:小柳条编织致富梦

2017-10-12 11:12 来源:滨海日报 字号:

  “正红柳编有着悠久的历史,上个世纪70年代末达到鼎盛时期,柳编成为不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68岁的刘训松是我县正红柳编第五代传承人。昨天,他告诉记者,当时很多像他这样的民间工匠,用小柳条编织手工艺品,成为了当地的致富产业。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明朝年间,刘训松的族人举家乔迁至现正红镇贺君村境内居住。刘氏族人发现篆河周围长有丰茂的杞柳,让祖传的柳编手艺派上了用场。于是,他们取用柳条编织日用手工艺品,走乡串户叫卖,产品供不应求。随着时间推移,刘氏子孙不断推陈出新,编织出各式各样的柳编工艺品,将祖先传下来的手艺发扬光大,杞柳编织在正红一代代延续了下来。

  在刘训松的家里,随处可见柳筐、柳篮、笆斗、大匾之类等用柳条编织的生产、生活用品。“我从事柳编手艺已有50多年,我们编织的每一个产品背后都有历史背景,有的已有100多年了。”

  柳编制品的工艺并不简单,选择优质的柳条,严把原材料关是编好一件柳编制品的第一步。“选柳的质量很重要,如果质量选不好,编出来的产品就不合格,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是模具的选择,没有好的模具,也做不出来好的产品。”刘训松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我们编织的数以千万件的柳条箱,销往国内20多个城市,迈出了柳编工艺市场化的第一步。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正红镇柳编产业规模得到了进一步扩大”。

  “今年,我们正红镇作为草柳工艺小镇入选省特色小镇培育名单,并获批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镇。我们将积极抢抓政策和‘互联网+’机遇,积极传承农业传统经典产业,培养农村电子商务创业人员队伍,拓展杞柳种植规模,力争打造一个以柳编等农特产品为主导的网商销售品牌。”正红镇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将柳编产业链引向纵深,该镇把柳编产业作为当地富民产业来抓,协调正红镇柳编手艺人与当地电商平台合作,拓宽市场渠道,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小柳条编织出梦想和幸福,正红柳编编织的不仅是工艺品,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草柳这一独特的自然资源既带动了农民发家致富,成为地方特色产业。作为正红柳编的传承人,一定要把祖辈留下的产业做大做强。”刘训松告诉记者:“现在和我们合作生产加工柳编制品的本地企业有7家,产品600多种,远销意大利、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统产业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盛伟为)

编辑:丽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